bsp; 别看这笔资金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这只是建造主力战列舰的花费。再加上其他小型军舰的建造费用以及其他军舰的维护费用,光是海军的开支就接近1.5亿比塞塔,这可不是其他小国能负担得起的。
别说小国家了,就连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这样实力比较弱的列强,也无法长时间维持如此巨大的军费开支。
意大利刚刚在无畏舰方面投入了一大笔资金,他们是没有任何能力再继续跟进超级无畏舰的建造的。
奥匈帝国自然不用多说,从20世纪初开始,就已经基本放弃了对海军的发展,转而不断扩张自己的陆军规模。
德国政府或许也是清楚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财政能力,他们完全承担了同盟国海军建设的义务,让自己的两个盟友将所有精力都放在陆军的扩张上。
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之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陆军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
原本只有40万人出头的奥匈帝国常备陆军,在1909年年初就已经超过了55万人,并且计划在未来两年进一步扩张到70万人以上。
意大利的陆军人数也节节攀升,在1909年年初宣告突破40万人,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扩张到50万人以上。
这也代表着,在1911年左右,光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就能为同盟国提供接近120万的兵力,这两个国家的兵力总和加起来将会超过俄国的常备陆军人数。
如果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陆军能够拖住俄国的陆军,这将代表着欧洲正面战场将变成德国和法国的单挑局。
德国对这一幕可是喜闻乐见的。他们在之前也宣布扩军15万人,目前德国常备陆军人数已经超过75万,并且还在朝80万人的目标不断前进。
而法国陆军这边,虽然早就达到了75万人的规模,但法国政府似乎没有进一步扩大陆军规模的想法。
75万人的陆军对法国政府来说已经是极大的军费开支了,再加上法国政府还需要接济自己的盟友俄国,这也导致法国政府可动用的资金实际上是相形见绌的。
德国可不会管那么多,德国政府巴不得法国陆军规模一直限制在75万人左右,德国一旦获得人数方面的优势,将会很快结束这场战争。
没有人会怀疑德国陆军的战斗力,就如同现在没有人会怀疑西班牙海军的战斗力一样。
为了让自己的优势变得更大,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拉拢了在巴尔干战争中失败的保加利亚,许诺了种种的好处,让保加利亚也加入了同盟国。
虽然保加利亚的体量远远不如同盟国的其他三个列强,但保加利亚有一项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陆军战斗力的强大。
对于两次巴尔干战争,德国政府是深有体会的。保加利亚军队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优秀来形容,巴尔干普鲁士的名称送给他们是非常贴切的。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政府才有了拉拢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