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五天前,已经不治身亡。”
梅瑾萱手一颤,手里的茶杯磕碰出声,晃出几滴滚烫的茶水来。
她把茶杯放下,制止了素雪查看伤势的动作,自己把水渍抹干。
她这点烫伤,对比楚清怡口中惊雷般的消息来说,不算什么。
这下可以看出,梅瑾萱的力不能及了。
对于没有母族帮扶的她来说,虽然在后宫里她的掌控非常人能比,但在前朝事态上,仅靠着李惑提点的一二,实在不及那些母家强横的。
比如说这次,贤妃早就知道了宁安候离世的消息,但梅瑾萱却晚了这么多天才知道。
有时候,消息的早晚,可是关乎着布局的成败。
但梅瑾萱现在没空去想自己的弱势之处,她听到楚清怡继续道:
“民女曾在西北见过先端王妃几面,端王妃曾说,若是有难,可寻端王府梅姑娘相助。
这些年,民女虽有心余力拙的时候,但是娘娘已贵为贵妃,实不敢相烦。
如今,真是走投无路。
宁安候为国捐躯,宁安候府世代尽忠,自太祖起百年竭诚,一日不敢祖先忘报效之志。”
说着,楚清怡俯,重重把头磕在地上:“如今宁安候府危在旦夕,如蚁穴鹰巢即将倾覆。
请娘娘看在先王妃和楚家几代人浴血殚力的份上,救救宁安侯府!”
梅瑾萱垂眸看着一身素白消瘦,说话间还在微微颤抖身影。
深吸了一口气。
她明白了之前卓太嫔来说的“忙”
是什么了。
而这个忙,她也的确不得不帮。
鞑靼三十姓,现在有名望有兵马的共十六部。
其中六部归顺南平,东迁入汉,剩余十部依旧居住于关外,以牧马劫掠为生。
连年冬日,都来犯境。
而先端王妃乌兰察娜仁,便是出自仁宗年间归顺的乌兰察部。
是乌兰察部汗王的小女儿。
当年先帝提出让乌兰察送女入京联姻,结两族通婚之好。
乌兰察部在鞑靼十六部中,不算最大的部落也能位列前五,兵强马壮骁勇非凡。
所以可汗之女一到京城,就引得众皇子纷纷示好。
谁都知道,娶了乌兰察娜仁,就是娶了乌兰察部五万鞑靼兵。
这么大的一块饼,谁能不想咬一口。
当时,肃王和安王都已成婚有了正妃。
其他王爷皇子虽未大婚,但是自持身份,加上看不起外族蛮夷的心理,也不肯娶娜仁为正妃。
说的天花乱坠,则是让人做小。
其实也不都是傲慢的原因,儒家不就讲究那点子血脉传承嘛。
为了皇室血统纯正,一个带着外族血脉的孩子是不可能登上皇位,也不可能袭爵的。
不过,人家汗王幼女,自小也是手捧口含长大的,乃是汗王的掌上明珠。
就算知道自己是带着政治任务,作为利益交换来的,又怎么能不端着点傲气。
所以,最后娜仁选择了答应予其正妃之位的端王。
在端王府的四年中,娜仁和她身后的乌兰察部带给了李惑数不清的好处。
最大功劳便是她联合乌兰察部,在肃王请缨奔赴北境战场想积累战功时,让乌兰察部暗中阴了肃王一把,切断了他的支援,想把他困死在冬日连荒草都看不见,大雪及腰的草原上。
虽然肃王侥幸不死,但是冻废了一条胳膊一条腿,沦为残疾。
皇座之上,怎能容下一个身体残缺之人呢?
肃王保住了性命,却彻底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
如此功绩,纵使现在端王妃已逝世多年,梅瑾萱也不敢忘。
所以,楚清怡带着先端王妃的遗言前来,她必须得帮。
可是,怎么帮?梅瑾萱也犯难。
宁安候终身未娶,没有子嗣。
宁安候府本就人丁不旺,再加上的确对于南平国忠心耿耿,历代嫡系旁支捐躯殒。
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