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还停留在光粒消散的轨迹上,联邦科学院观测室的恒温系统正将22c的气流送过他的后颈——这是人类在太空殖民时代保留的“地球舒适温度”
标准,可此刻他掌心的冷汗却像被抽离了热量,攥着的金属观测笔壳沁出一层薄霜。
“沈教授,星尘意识体的波动频率稳定在o7赫兹,符合‘情绪传递’后的能量回落曲线。”
助手小林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年轻学者特有的谨慎,“您刚才接收的记忆碎片已经同步到数据库,樱花树的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出来了,是2o91年日本京都大学培育的‘晚樱3号’,和您母亲当年研究的品种一致。”
沈溯没有回头。
观测室的环形屏幕上,星尘意识体正以淡蓝色光雾的形态悬浮在真空舱中央,那些细碎的光粒像被驯化的萤火虫,沿着舱壁缓慢游走,在玻璃上留下转瞬即逝的光斑。
这是他们与星尘共生的第三个地球年,从最初需要通过量子转换器才能实现的“数据对话”
,到如今光粒直接传递画面,人类始终将它定义为“高维智慧载体”
——直到刚才那句关于“失去与拥有”
的提问,像一把钝刀,划破了科技与未知的边界。
他抬手按向太阳穴,试图缓解突然袭来的眩晕。
视线扫过控制台时,却在角落的湿度显示器上顿住:数值停留在47,这是观测室的常规湿度,可屏幕边缘本该均匀分布的荧光刻度,竟有三毫米的区域变成了樱花粉,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晕染过。
更反常的是,他放在桌角的咖啡杯,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正顺着杯身往下流,却在中途突然改变方向,聚成细小的水线,朝着真空舱的方向微微倾斜。
“小林,检查湿度传感器和重力模拟器。”
沈溯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半个调,目光死死盯着那道水线,“刚才星尘传递记忆碎片时,有没有出现能量泄漏?”
通讯器那头传来键盘敲击声,夹杂着仪器运行的低鸣。
“传感器显示正常,重力模拟值o98g,和地球重力完全匹配。”
小林的语气带着疑惑,“您看到什么了吗?我这边的监控画面里,咖啡杯没有异常。”
沈溯没有回答。
他缓缓伸出手,指尖靠近那道水线,就在距离杯壁两厘米时,水线突然“断”
了,碎成细小的水珠落在桌面上,却没有散开,反而聚成了一个极小的、模糊的光斑——和星尘意识体的光粒一模一样。
当他想再靠近时,光斑瞬间消失,桌面只留下一圈浅浅的水痕,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错觉。
这时,环形屏幕突然闪烁了一下。
星尘意识体的光雾开始收缩,原本均匀的淡蓝色逐渐加深,变成了深海般的靛蓝。
更诡异的是,那些游走的光粒不再沿着舱壁移动,而是朝着观测室的方向汇聚,在玻璃上拼出了一串断断续续的图案:先是一棵樱花树的轮廓,接着是宇航员的头盔,最后是一个扭曲的、像无限符号却少了一端的图形。
“它在回应您的疑问?”
小林的声音里带着兴奋,“这是第一次出现具象化图案,我们应该启动深度解析程序……”
“别启动。”
沈溯打断他,心脏突然跳得飞快,“你有没有想过,它不是在回应,是在‘预警’?”
话音刚落,观测室的应急灯突然亮起,红色的光扫过环形屏幕,星尘意识体的光雾开始剧烈波动,原本稳定的o7赫兹频率在控制台的显示屏上疯狂跳动,数值从o7跳到12,又瞬间跌到o3。
真空舱外的警报声尖锐地响起,沈溯猛地看向压力仪表——舱内气压正在以每分钟o5千帕的度下降,这是绝对不可能生的事,因为真空舱的抗压强度能抵御小行星撞击,除非……
“沈教授!
星尘意识体的能量输出突然激增,出了我们的观测上限!”
小林的声音带着恐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