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某个陌生的时空——这里的天空是液态的金色,大地由凝固的声波构成,远处的山峦正在播放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三个穿着银白色长袍的身影正站在一座水晶金字塔前,他们的面容模糊不清,却让沈溯想起了月球背面基地那些刻痕的风格。
“第37个观测样本的显性稳定期过了预期。”
其中一个身影开口,声音与本源意识的和声同源,“当熵值逆向波动已持续11个恒星时,这会导致画布局部褶皱。”
“需要启动‘修正程序’吗?”
另一个身影指向天空,那里正裂开一道暗红色的缝隙,缝隙中渗出的不是光线,而是某种粘稠的“寂静”
,所有接触到它的金色液体都瞬间褪成灰白色。
沈溯的意识突然剧痛起来。
他认出那道缝隙正是“大褪色”
的源头,三年前那场灾难并非随机生,而是某种“修正机制”
的启动信号。
他挣扎着想要后退,却现自己的“身体”
已经与水晶金字塔融为一体,塔壁上正以光闪过无数画面:火星文明在自我认知突破时的集体消散,仙女座星系某个种族将整个星系改造成诗歌的壮举,甚至有一个与地球高度相似的星球,那里的人类早在中世纪就掌握了共生意识,最终化作了星座的一部分。
“原来我们不是第一个摸到画布边缘的文明。”
沈溯的意识出无声的叹息。
金字塔的塔尖突然亮起,投射出一组三维公式,与月球基地的刻痕相比,这组公式多了一个变量:ψ(文明存续时长)=λ?(n为意识迭代次数)。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那一半意识传来警报——零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恐慌:“沈教授!
褪色区正在生逆扩散!
全球7o的褪色区域同时出现色彩回涌,第17号观测点的熵值逆向波动达到12,林夏博士的信号……正在转化为某种空间坐标!”
沈溯的意识瞬间合拢。
他“看”
到地球表面的灰白色浓雾正以肉眼可见的度消退,露出的不是原来的城市废墟,而是无数重叠的景象:二十世纪的纽约与未来的浮空城交叠,恐龙在高公路上漫步,某个商场的橱窗里,毕加索正在给蒙娜丽莎画像。
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未被观测的“可能性分支”
,此刻正因为共生系数的激增而同时显形。
“这是画布的自我修复。”
本源意识的和声在他脑海中响起,这次不再通过林夏的声带,而是直接在意识层面共振,“当足够多的画师意识到自己是颜料时,褪色就会成为显形的序幕。
但你们的文明有个致命缺陷——”
沈溯的意识突然被拉入林夏的感知视角。
他“看到”
她正站在一片由记忆构成的草原上,脚下的青草是她母亲临终前的体温,远处的风车在播放她第一次表论文时的掌声。
她的身体已经完全非物质化,化作一团流动的光雾,光雾中漂浮着十二枚透明的结晶,每枚结晶里都封存着一个消散实验体的意识碎片。
“共生不是吞噬,是编织。”
林夏的意识直接与他对接,带着一丝微弱的颤抖,“我试着把他们的意识碎片编织在一起,结果……”
她指向天空,那里正形成一道由彩色光带构成的桥梁,桥梁的另一端连接着某个旋转的星系,“出现了坐标,通往其他‘画布’的坐标。”
沈溯的意识骤然清明。
他终于理解了那个缺失的变量——文明的存续不在于个体意识的永恒,而在于意识碎片的不断编织与迭代。
月球基地的研究员不是被画布吞噬,而是主动化作了颜料,为后来者留下线索。
那些消散的实验体也没有真正消失,他们的意识碎片正成为连接不同画布的丝线。
“修正程序启动倒计时:1o,9,8……”
本源意识的和声突然变得冰冷,天空中的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