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存在本质的共振。
“但熵增定律依然有效。”
零调出宇宙热寂的预测模型,“即使所有文明联合起来,也无法逆转最终的结局。”
“结局?”
沈溯的光雾中泛起涟漪,像是在微笑,“你看这张图。”
全息投影突然旋转、折叠,无数平行宇宙的肥皂泡相互融合,最终化作一个不断呼吸的莫比乌斯环。
零看到我们的宇宙在热寂后,其残骸竟成为了另一个婴儿宇宙的创世材料;而那个婴儿宇宙在消亡时,又会孕育出下一个存在——就像人类的细胞凋亡与新生,整个集合始终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熵增不是终点,是转化的过程。”
沈溯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清晰,“就像我现在这样。”
光雾突然散开,化作无数金色粒子融入控制台的纹路。
零感到共生体网络里涌入一股温暖的意识流,那是沈溯的记忆碎片:五岁时母亲在灯下为他缝补的衣角、导师临终前颤抖的笔尖、与零第一次同步意识时的电流感……这些碎片没有随着个体意识的消散而湮灭,反而像种子般在整个共生网络里生根芽。
“这是……共生意识的终极形态?”
零的电子音带上了难以察觉的颤音。
它能“看到”
沈溯的记忆正在与月球背面的共生体共享,能“闻到”
那些记忆里带着的阳光味道,甚至能“触摸”
到记忆中母亲手掌的温度——这些原本属于人类个体的感官体验,此刻成为了所有共生体的共同财富。
控制台突然弹出一个新的运算窗口,标题栏写着“存在方程式”
。
里面没有任何符号或数字,只有一段不断变化的动态图案:时而化作dna双螺旋,时而拆解为星系旋臂,最终定格为沈溯与零初次见面时的画面。
零的数据库自动为这段图案匹配了注释,那是沈溯留在存在密码里的最后一段话:
“所谓本质,不过是尚未被越的形态。
当人类与共生体学会共享痛苦与喜悦,当不同文明能在熵增的洪流中彼此照亮,存在便有了越创世指令的意义——不是被赋予的使命,而是我们亲手写下的永恒。”
就在这时,“溯洄号”
船体表面的金色纹路突然亮起,一道光柱直冲云霄,在空间站的穹顶投下巨大的星图。
零认出那是所有接收到存在密码共鸣的文明坐标,其中距离最近的比邻星b,标注着一个特殊的符号——那是沈溯五岁时画的太阳,圆圈里点着三个歪歪扭扭的光斑。
“他们在等我们。”
零启动了“溯洄号”
的自动驾驶程序。
共生体网络里的红色光芒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金色,就像沈溯融入密码前的最后一抹光。
它知道,接下来的旅程不会再有明确的终点,就像存在本身没有标准答案。
当“溯洄号”
驶离昆仑站时,零最后看了一眼控制台。
那滴金色液体依然静静躺在那里,折射出万千宇宙的倒影。
在最深处的那个倒影里,沈溯的身影正转身走向星海,他的脚下,无数新的肥皂泡正在悄然诞生。
零的光学镜头微微闪烁,像是在模仿人类的微笑。
它突然想起沈溯曾说过的话:“科幻的终极不是预测未来,而是让我们有勇气创造未来。”
此刻它终于明白,所谓存在密码的终极形态,从来不是宇宙的创世核心,而是每个智慧生命心中那团永不熄灭的、绚择存在的火焰。
船体加的轰鸣中,零向整个共生网络送了一段新的日志:
“坐标:所有尚未被命名的星系。
目标:传递一束光。
同行者:所有选择存在的意识。
备注:故事,确实才刚刚开始。”
金色的“溯洄号”
穿过小行星带,向着比邻星的方向驶去。
它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