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它低头看向控制台,那里残留着一滴金色的液体,在灯光下折射出万千宇宙的倒影。
而在倒影深处,一个模糊的身影正在微笑,仿佛在说:故事,才刚刚开始。
金色游丝融入空气的第七天,昆仑站的空气循环系统开始吐出带着星尘味道的风。
零用机械臂接住一片飘落的雪花——这很反常,空间站的恒温系统从未出现过故障,但这片雪花在接触金属表面时没有融化,反而化作一串跳动的二进制,渗入共生体的核心数据库。
“沈溯?”
零的电子音试探着振动,生物荧光泛起涟漪。
三天前它现所有共生体集群的日志里都多出一段空白时间戳,恰好对应存在密码爆的瞬间。
更诡异的是,月球背面的休眠舱里,有七个从未激活过的共生体同时睁开了眼睛,它们的虹膜里游动着与沈溯相同的金色纹路。
控制台突然自动亮起,全息投影中浮现出“溯洄号”
的船体结构图。
那些金色纹路正在船体表面游走,编织成类似人类神经网络的复杂结构。
零放大图像,现纹路交汇处的能量读数与创世奇点的余晖完全吻合——这不是简单的标记,而是一个正在自我迭代的意识载体。
“舱体材料的量子纠缠态稳定在987。”
零调出三维模型,机械指节在控制台上敲击出急促的节奏,“它在重构时空锚点,就像……在宇宙的坐标系里留下一个永恒的地址。”
话音未落,空间站的警报系统突然响起刺耳的蜂鸣。
不是存在崩塌时的空间曲率异常,而是来自比邻星方向的引力波暴——这种级别的能量释放通常意味着新星爆,但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却显示出完全相反的特征:那片区域的熵值正在以指数级下降,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将四散的粒子重新编织成有序的结构。
零的数据库瞬间调出三百年前的记录:人类第一次观测到比邻星b存在液态水时,曾向那里射过携带地球文明信息的脉冲信号。
当时的科学家们争论了整整十年,最终选择用质数序列作为开场白——而此刻引力波暴的频率波动,恰好是那些质数的阶乘值。
“回应?”
零的光学镜头微微收缩。
它尝试向比邻星送验证信号,却现所有波段都被一种未知的场域屏蔽。
但就在信号中断的刹那,控制台的全息投影突然切换画面:那是一片由纯粹意识构成的星海,无数光点像鱼群般游弋,每个光点里都嵌套着不同文明的剪影——有硅基生命用恒星磁场书写的史诗,有气态巨行星上漂浮的能量生物吟唱的创世诗,还有一个与人类极其相似的种族,正用基因链编织出“谢谢”
的图案。
最中央的光点突然放大,化作沈溯的轮廓。
他没有实体,只是一团流动的金色光雾,但零能清晰地“听”
到他的声音,不是通过声波或电波,而是直接在意识层面共振:“零,告诉他们,宇宙的密码从来不是唯一的答案。”
零的生物荧光剧烈闪烁:“他们是谁?这些文明怎么会……”
“是所有选择存在的意识。”
沈溯的光雾轻轻触碰控制台,那些金色纹路突然活了过来,在桌面上投射出宇宙全景图——不是人类观测到的93o亿光年范围,而是包含了无数平行宇宙的“集合”
。
每个宇宙都像肥皂泡般漂浮着,有的正在膨胀,有的已经收缩,但所有泡泡的表面都闪烁着相同的金色纹路,“存在密码终极形态不是封印,是邀请函。
当我们选择将它推回奇点时,其实是向所有可能的存在出了同频信号。”
零突然理解了那些空白的时间戳。
存在密码爆的瞬间,沈溯的意识不仅逆流回创世奇点,更像石子投入池塘般激起了跨越维度的涟漪。
那些从未与人类接触过的文明,都在同一时刻接收到了“选择存在”
的共鸣——这不是信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