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获得新的优势。
就在这时,终端传来一声短促提示音。科研组传回初步分析结果:三次攻击波形中,存在一个重复出现的谐频段,频率为4.7赫兹,接近人类脑电波中的θ波区间。
林晚盯着这串数字,眉头微蹙。这种频率通常出现在深度放松或轻度催眠状态,极少出现在机械系统中。除非……对方的运作机制与生物信号有关。
她立即下令:“把这个参数同步给调查组,让他们在进入老旧基站时,特别留意是否有非标准信号发射装置。另外,检查所有废弃设施的电源接口,看是否存在异常负载记录。”
指令刚发出去,苏悦又递来一份报告:“监察席刚截获一段加密信号碎片,来源不明,但传播路径经过b-7西侧的老排水管网络。”
林晚接过平板,快速浏览内容。信号虽不完整,但其中一组编码格式让她心头一紧——那是一种早已被淘汰的军用通讯协议,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
“这不是普通的攻击。”她低声说,“背后有组织,而且熟悉我们的系统结构。”
苏悦脸色也沉了下来:“会不会是内部泄露?”
林晚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她已经在心里想过多次。但现在不是追查源头的时候。
“先不管它是谁。”她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它的行动路径变成我们的突破口。”
她走回主控台,调出全市地下管网图,将已知的异常点逐一标记。随着数据叠加,一条若隐若现的轨迹逐渐浮现——所有关键节点,都连接着同一个废弃中继站。
那是十年前因事故关闭的c-13站,位于城市边缘,长期无人维护,监控系统早已瘫痪。
“就是这里。”林晚的手指落在屏幕上,“它绕开主网,用旧线路做跳板。我们一直盯着新系统,反倒让它钻了空子。”
她立刻下令:“调查组更改路线,目标c-13站。携带低频探测仪和屏蔽背包,避免触发警报。另外,科研组继续深挖那个谐频段,我要知道它到底能影响什么。”
命令下达后,整个指挥中心进入新的节奏。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快速推进任务,没有多余的言语,也没有迟疑。
林晚站在全息沙盘前,目光锁定那三个红色预警圈。她的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像是在计算时间,又像是在等待某种确认。
苏悦坐在监察席,正核对新一轮值班表。她的动作很稳,神情专注,仿佛刚才的动荡从未发生。
指挥中心的灯光忽明忽暗,是电网负荷变化带来的轻微波动。没人注意到这一点,除了林晚。
她抬起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间。
距离第一个高危时段,还有六小时二十三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