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在主控台边缘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攻击信号仍在规律跳动,每十七分钟一次的节奏像某种倒计时。她刚收到市场团队的反馈——那条关于跨区域能源合作的风声已经扩散,境外论坛的讨论热度上升了两倍,有三家对冲基金开始增持做空仓位。
这正是她要的效果。
但她知道,光靠诱敌还不够。对方的动作越来越精准,攻击点始终避开核心防御层,专挑系统响应最慢的接口下手。他们不是在强攻,是在测绘反应边界。
她调出三组数据流并列分析:技术攻击频次、资金异动路径、舆情发酵节点。过去四小时里,每一次攻击波峰都紧随一条负面消息发布之后,而消息发布时间又恰好卡在当地主流财经媒体更新前的空窗期。这不是巧合,是计算过的协同。
林晚按下通讯键,强制接入科研、市场、调查三条主线负责人的线路。画面逐一亮起,她没有寒暄,直接开口:“从现在起,我们不再被动应对。”
苏悦站在她身侧,手里拿着平板,听到这句话时抬起了头。她没说话,但眼神里的紧张被林晚捕捉到了。林晚看了她一眼,短暂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苏悦脑子里正反复推演着市场反应模型,担心分层引导策略一旦执行失误,会引发真实恐慌。她不是怀疑决策,而是怕自己执行不到位。
林晚收回目光,语气放缓了些:“你负责的那部分,我已经看过方案,没问题。”
苏悦点了点头,肩线松了一寸。
林晚继续对着屏幕说:“接下来,我们要让敌人以为我们在按他们的剧本走,然后再改写结局。”
她调出一张三维作战图谱,投送到各端口。图上标注着三条清晰战线。
“科研线,放弃原定的全系统加固计划。”她的手指点向第一区块,“优先开发‘金融脉冲阻断模块’,要求能在检测到异常交易集群时自动触发熔断,争取三十秒内的响应优势。测试环境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上线。”
科研组长立刻回应:“技术上可行,但我们目前资源集中在防御体系迭代,抽调人手会影响原进度。”
“那就暂停迭代。”林晚说,“现在的重点不是防住所有攻击,是抢时间。只要能打断他们三次以上的资金联动,就能打乱节奏。”
对方沉默两秒,点头确认。
林晚转向第二区块:“市场线,改变信息发布方式。不再统一口径,改为分层推送。”
她看向苏悦:“机构投资者那边,发送定制化数据包,包含我们最近三个月的资金流动摘要和审计节点记录,内容要足够专业,让他们觉得我们有底牌。散户层面,用短视频平台发布通俗解读,强调‘外部干扰已被识别’,但语气不能太强硬,要留一点模糊空间。”
“你是想让他们觉得我们心虚?”苏悦问。
“不是心虚,是示弱。”林晚纠正,“我们要让他们相信,我们只想稳住局面,不想升级。这样他们才会加大投入。”
苏悦低头记下要点,随即又抬头:“如果他们发现数据包里有加密水印呢?”
“那就让他们发现。”林晚说,“水印会把他们引向一个伪造的内部审批流程,那个流程会在明天凌晨一点临时开放十五分钟权限窗口。”
说到这里,她切换到第三区块:“调查线的任务来了——你们不用再查所有可疑账户,集中力量盯住上游三个中转户,特别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那个。等他们通过内奸启动审批操作时,就是暴露的时候。”
会议室陷入短暂安静。
财务主管迟疑道:“可如果我们故意泄露流程,会不会反而给他们可乘之机?万一他们真把资金转出去……”
“他们不会。”林晚说,“到现在为止,他们的所有动作都在试探,从没真正突破底线。说明他们也在怕,怕我们设局。所以只要我们表现出犹豫,他们就会认为有机可乘。”
她停顿一下,声音压低:“我们要让他们看到一个谨慎、保守、试图稳住局势的林晚。然后,在他们押注的那一刻,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