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脉冲信号在监控屏上划出一道细长的波纹,林晚的手指已经落在终端键盘上。她没有抬头看任何人,只是轻敲回车键,将数据自动归类至“持续性监测”标签下。
“模式一致。”她说,“时间、频率、强度,全部吻合。”
老陈从技术席起身走来,站到她侧后方,盯着屏幕看了两秒,低声问:“还是试探?”
“是确认。”林晚调出时间轴对比图,三组并列数据显示,每次脉冲之后四小时,境外资金流都会出现一次微小波动。“他们在验证我们的反应节奏。如果我们在信号出现后立刻调动资源,他们就知道我们被牵着走了。”
组长站在门边,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权限日志清单,眉头紧锁:“那我们现在动,是不是正中下怀?”
林晚终于抬起头,目光扫过两人:“不动,才是落入圈套。他们要的是混乱中的停滞。我们不是回应信号,是在建立自己的节奏。”
她按下加密通讯键,启动三级战备指令。系统弹出确认框,她输入密码,虹膜再次扫描。权限变更提示在所有核心成员终端同步亮起。
“‘天幕’预案进入第二阶段。”她的声音平稳,“即刻起,联盟转入全面备战状态。目标不是反击,也不是追查,而是——准备到位。”
老陈点头,转身返回操作台,开始拆解任务模块。组长把权限日志递过去,林晚快速翻阅几页,抽出一张标注红色星号的纸条。
“恒远联运还在巡检名单里?”她问。
“没动。”组长答,“流程合规,合同未到期,强行替换会引起连锁质疑。”
林晚将纸条夹进平板边缘,没再说话。她闭眼片刻,集中精神,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视线转向老陈时,看到他脑中正反复模拟一组资源分配模型——技术团队人力已接近临界点,若再抽调骨干研究金融防御,基础运维可能脱节。而组长的眼神里藏着另一种焦躁:他习惯主动出击,现在却要按兵不动,只做内部排查,像被捆住了手脚。
她睁开眼,直接下达调整命令:“科研组保留A班维持日常运行,其余人员组建专项小组,聚焦近三年金融异常案例整合;市场组暂停对外宣传策划,优先梳理可用发布渠道,预设三级响应模板;调查组放弃境外追踪推进,转为复核内部权限记录,重点筛查有异常登录行为的技术岗与审批岗。”
老陈手指顿了一下:“金融方向?可我们没有先例。”
“正因为没有先例,才要现在开始。”林晚走到主控屏前,调出城市企业链图谱,“他们用资本打掩护,那就用数据破局。我们需要知道,在看似正常的交易背后,哪些节点最容易被渗透。”
组长皱眉:“可这等于放弃追源头。”
“不。”她说,“是在换一条路靠近它。他们会继续发信号,而每一次,我们都要比上次多掌握一点东西。等他们真正动手时,我们不是仓促应战,是早已布好阵型。”
会议室短暂安静。终端陆续传来各部门确认接入的通知音。
林晚拿起平板,在任务列表中逐项勾选负责人。当她划到“应急数据库建设”一项时,停顿了一瞬,随后亲自标注自己为监督人。
“十二小时内提交初步清单。”她补充,“我不需要完整结论,但必须看到清晰路径。谁卡在哪一步,也要报上来。”
指令下发后,指挥中心迅速进入运转状态。技术人员分组对接,市场组开始整理媒体合作名录,调查组则接入人事档案系统,启动背景交叉比对程序。
半小时后,科研组传来第一份资料目录,包含十七个疑似被操控的并购案例和九次异常资金流动记录。林晚快速浏览一遍,转发至共享库,并附言:“标记所有涉及二级供应商的企业,单独建类。”
与此同时,市场组完成了资源台账初稿,列出可立即启用的新闻发布平台共二十三个,涵盖主流媒体、社交账号及行业资讯端口。林晚逐一审核权限归属,删除三个存在外资参股背景的渠道,其余全部锁定备用。
调查组进展稍缓。权限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