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四十一分,主控台右下角的备用电源指示灯突然熄灭,又在半秒后重新亮起。林晚的手指停在桌面上,敲击的节奏没有中断,但她眼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
水膜半球依旧悬浮在裂缝底部,表面光影流转如呼吸般规律。那三秒一次、五次循环后暂停的频率,正与她指尖敲击的节拍完全重合。她没有移开视线,而是低声按下通讯键:“科研组,记录当前地磁基线值,我要知道波动是否已经扩散。”
“收到。”科研代表的声音带着一丝紧绷,“但……刚刚三号监测站的终端自动重启了,日志显示无操作指令触发,系统自检也未发现异常。”
林晚抬眼扫过监控画面。不止是三号站,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的七个边缘节点同时出现了毫秒级的时间偏移。这不是设备故障,是某种信号穿透了屏蔽层,直接作用于运行逻辑。
她立刻调出民生设施监控列表,儿童医院的备用电源状态仍为绿色,地铁调度系统未报异常,供水中心运转正常。但她的手指在桌面上多敲了一次——原本五次循环后暂停,现在第六次轻击落下,仿佛回应某种试探。
“调查组,我需要你派出去的两支机动队立刻回传现场数据。”她的声音平稳,“不要等汇总,每三十秒发一次简报。”
“明白。”调查组长顿了顿,“不过东区交通信号刚才闪了两下,有辆车差点撞上护栏。我们的人正在确认是不是线路老化。”
林晚没有回答。她盯着主屏,水膜半球的凸面微微颤动,像是内部压力在缓慢上升。她抬起左手,轻轻按住耳麦开关,确认加密频道畅通。
七分钟后,第一份现场简报传回。东区采样点的地表磁场读数比基准值高出百分之八,空气中检测到微量金属离子残留,来源不明。西区情况类似,但额外记录到一段持续十二秒的低频振动,无法归类至任何已知机械或地质活动。
林晚切换通讯频道:“市场组,发布提醒文案改用‘局部电路调试’措辞,去掉‘可能影响通行’这句话。发布时间推迟三分钟。”
“可是公众已经开始讨论信号灯失灵的事了。”市场代表语速加快,“已经有视频上传,如果不及时回应,解释权会流失。”
“那就把解释权拿回来。”林晚说,“不是回应谣言,是定义事实。现在发布,就说市政部门正在进行跨区电力校准,预计十分钟内完成。让技术团队配合推送一条官方通知,附带一个可查询的工单编号。”
通话结束,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已转向指挥台侧屏。科研代表正从实验室发来一份初步分析报告:新采集的能量信号不具备电磁波典型特征,不遵循衰减规律,且能在非导体介质中保持强度。更关键的是,这种波动在接触电子元件时,会诱发一种类似“记忆残留”的效应——设备重启后,运行程序会出现短暂错乱,仿佛被输入了未授权的指令。
林晚的手指再次敲击桌面。这一次,节奏变了。她刻意打乱原有的三秒循环,在第四次敲击时停顿稍长,第五次则提前落下。
主屏上的水膜没有反应。
她重新恢复原节奏——三秒一次,五次循环,暂停。
水膜边缘立刻泛起一圈涟漪。
她的呼吸没有变快,也没有放缓。只是将右手缓缓移到控制面板下方的一个物理隔离开关上。那是手动切断主控室对外数据接口的最后手段,一旦启用,所有远程连接都将中断,包括与前线小组的联络。
但她没有拨动它。
转身走到战术白板前,她拿起笔写下三个词:**学习、模仿、测试**。
然后划掉最后一个,改成:**筛选**。
她忽然意识到,对方不是在回应干扰脉冲,也不是单纯模仿人类行为。它是在通过一次次微小的干预,观察哪些反应会被记录,哪些会被忽略。它在筛选有效路径。
脚步声从门口传来。科研代表、调查组长、市场代表依次进入指挥区,站在她身后不远处。
林晚没回头。她盯着白板上的字,开口:“你们都看到了,它能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