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原本独立的线索开始出现交叉点。
苏悦站在侧屏前,低声汇报:“十六笔回流资金中,有十一笔发生在目标企业发布新产品或服务升级的前一天。时间差最长不超过二十小时。”
林晚眼神微动。
“不是先有钱再行动。”她说,“是行动之前,必须先到账。”
这意味着整个体系存在严格的流程顺序:资金到位→执行操作→数据回传。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位。
她立即调取此前发现的那个“无内容端口”的连接日志,查看其活跃时间频率。结果与资金注入周期高度吻合——每当一笔款项完成划转,该端口就会收到一次状态确认信号。
“它在记账。”林晚说,“不是为了交易安全,是为了确认命令被执行。”
苏悦倒吸一口气,“你是说,这些企业表面上独立运营,实际上每一步都被远程校准?”
“不止是校准。”林晚声音低下去,“是在被遥控。”
她重新打开全球节点地图,将三组数据分层标注:技术共性企业位置、资金回流终点、数据中心三角区。三种标记在东欧交汇,形成一个闭合区域。
“这里不是终点。”她说,“是中继站。真正的控制源还在更深处。”
苏悦正要回应,系统突然弹出一条优先级提示:最新一笔四百万美元转账已于十分钟前从塞舌尔某基金会转出,目的地尚未锁定,但支付通道已确认为“迅联支付”。
林晚立刻锁定该笔交易的初始跳转路径,追踪至第三个中转账户时,系统显示其注册联系人邮箱后缀与其他已知空壳公司一致,均为一串随机字母加“.trt”域名。
“又是一个傀儡户。”苏悦说。
“但这次不一样。”林晚放大该账户的创建时间戳,“它是三天前才注册的,而且没有历史交易记录。第一次使用就走这么大一笔钱,不符合常规规避手法。”
“你是说……它不怕被盯上?”
“或者。”林晚盯着屏幕,“它知道我们就算看见了也抓不住。”
她迅速调出该账户关联的所有技术节点,逐一比对是否近期发生过系统更新。当检索到第五家企业时,匹配成功——这家位于智利的初创公司,昨夜刚刚上线新版AI客服模块,而其底层架构中,赫然包含那段冗余初始化代码。
“找到了。”林晚说,“资金流向和技术部署,在这一刻重合。”
苏悦立即开始整理这条完整链条:塞舌尔基金会→新加坡信托→开曼托管→智利企业→技术更新完成→端口接收确认信号。
“要不要把这条线单独拎出来做专项推演?”她问。
林晚没有马上回答。她闭了下眼,压住脑中逐渐加剧的钝痛,再次睁开时,目光已落回主屏中央那个尚未命名的聚合点。
“不。”她说,“不是一条线。这是一个节点的激活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