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若周围有高精度探测装置,极易被发现。
“它只能运行三分钟。”技术员提醒,“超过时限就会过载。”
“够了。”林晚说,“只要拿到操作日志的前缀编码,就能反向追踪所有指令来源。”
她转向投影,将03:17至04:03的时间段圈出,放大空调系统的结构图。“这是唯一的机会。”她说,“A组负责在重启瞬间释放干扰信号,掩护b组攀爬。c组在外围监听异常通讯,一旦发现调度异常,立即预警。”
没人提问,也没人犹豫。
她看着屏幕上一个个绿色的心跳监测点,那是队员们佩戴的生命体征环传回的数据。平稳,有力,节奏一致。刚才那股因舆论胜利带来的躁动已经被压下去了。现在的他们,像一把收在鞘中的刀,锋利,安静。
“记住一点。”她最后开口,“我们不是去战斗,是去取证。活着回来,比什么都重要。”
频道那头传来一声轻应:“明白。”
她关闭语音通联,转为文字指令传输。所有作战参数被写入离线芯片,由专人送往集结点。她知道,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将是整个行动最关键的准备期。
就在这时,终端右下角跳出一条提示:【科研团队请求紧急接入,代号“夜影-2”相关技术支持】
她点了同意。
陈锐的脸出现在副屏上,身后是实验室的控制台。“你们要的抗干扰升级模块已经做好。”他说,“但有个问题——它需要预加载目标网络的特征码才能生效。我们现在没有。”
林晚盯着他看了两秒。“你们能做出适配通用协议的版本吗?”
“可以,但稳定性会下降百分之三十。”
“那就做。”她说,“我只要它撑过三分钟。”
陈锐点头,画面消失。
她调出新的任务栏,将“夜影-2适配版”列为优先支援项,标记为“行动前必须到位”。然后她重新看向主屏上的总部模型,那栋深埋地下的建筑静静旋转,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
她的手指落在启动键边缘,却没有按下。
窗外,第一缕晨光穿过百叶窗的缝隙,斜切在控制台上。投影中的建筑模型微微泛着冷光,像一块沉入水底的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