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安排外部干扰,或许能延长降级时间,为后续行动争取更多余地。
但她没有下令。
真正的反击必须建立在全面部署的基础上。单靠一支侦查小队,哪怕突破防线,也无法撼动整个体系。她需要更多人力、更精确的情报、更强的支援力量。
她打开内部通讯系统,准备召集各部门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就在按下确认键前,频道突然传来组长的低语。
“有动静。”
林晚立刻切回现场画面。
热成像显示,一名巡逻队员在经过诱饵区域时停下脚步。他蹲下身,用手电筒照向地面,又伸手触碰空气温度。片刻后,他掏出随身仪器检测周围电磁环境。
“他在查干扰源。”技术员紧张道。
那人站起身,环顾四周,最终将目光投向通风口方向。他没说话,只是抬手做了个手势。其余三人立即分散站位,一人守住出口,两人朝夹层逼近,另一人返回防爆门处,似乎要通知内部。
“保持静默。”林晚迅速下令,“所有人不动,关闭呼吸调节器噪音。”
频道陷入死寂。
巡逻队员靠近墙体,用枪托轻敲几下。回音沉闷,无异常。他又举起仪器扫描一遍,收起设备,挥手示意继续巡逻。
队伍离开后,技术员才缓缓吐出一口气:“他们发现了什么?”
“不确定。”组长盯着远去的背影,“但他怀疑那里有人。”
林晚盯着监控画面,指尖轻轻划过防爆门的位置。对方已经开始警觉,说明这个据点比预想中更加敏感。任何一步差错,都可能导致全线暴露。
她不再犹豫,按下通讯键,接通联盟高层专线。
“目标已定位。”她说,“坐标确认,结构清晰,守卫严密。建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资源,准备全面介入。”
电话那头传来短暂沉默,随即是低沉的回应:“你确定?一旦启动,就没有回头路了。”
“我确定。”林晚看着地图上那一点红光,“他们已经察觉异常。我们必须抢在他们转移或加固之前行动。”
通话结束,她转向主控屏,开始整理现有情报。每一项数据都被分类归档:安防周期、人员配置、能源节点、通讯盲区。她列出优先打击目标,标记潜在突破口,并标注各阶段风险等级。
指挥中心的灯光微微晃动了一下,像是电压不稳。林晚抬头看了眼天花板,又低头继续操作。
就在此时,前线传来新消息。
“热源诱饵被移走了。”组长说,“他们带走了设备,但没有破坏。现在那个位置空着。”
林晚眼神微凝。
不是摧毁,也不是无视,而是带走——这意味着对方不仅发现了异常,还在试图分析来源。他们的反应方式超出常规安保逻辑,更像是在追踪某种特定信号。
她重新审视监听器传回的音频片段。背景音中,除了脚步声,还夹杂着一段极低频率的嗡鸣,像是某种设备自检时的提示音。
她放大波形图,逐帧分析。终于,在一段间隔五秒的静默之后,捕捉到一句模糊对话:
“……上次的数据包还没解析完,别让干扰影响核心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