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字段,指向一个已被注销的测试账号。这个账号曾在半年前用于调试跨平台同步功能,后来因安全审查被废弃。理论上,它不该出现在任何现行系统中。
她立刻调取该字段的解析路径,发现它会在后台自动激活一个数据回传通道,将填写问卷的终端信息打包上传至第三方存储节点。虽然目前没有实际数据流出,但通道本身已经建立。
这意味着,所谓的“调研模板”,是一把钥匙。只要有人下载并部署这份文件,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外部打开一扇门。
而这类文件,正是市场团队日常对外分发的标准物料之一。
林晚静坐了几秒,然后拨通科研负责人的通讯线路。电话响了两声被接起。
“你们有没有收到新的模板推送申请?”她问。
“没有。”对方回答,“所有对外发布的内容现在都要经过双人审核,这两天没人提交这类流程。”
“查一下历史审批队列。”她说,“特别是那些标记为‘紧急修订’但最终未通过的版本。”
“你怀疑……有人伪造流程?”
“我只是想知道,”林晚盯着屏幕上的隐藏字段,“这把钥匙,是怎么混进来的。”
通话结束后,她没有关闭终端,反而打开了内部审计系统。她输入关键词“模板更新”,筛选近十天内的所有相关记录。
结果跳出二十多条,大部分正常。但在凌晨三点十七分,有一条自动归档的日志显示:一份编号为t-742的文档曾短暂上传至共享库,来源账户为“市场部临时协作者”。三分钟后,该文档被标记为“格式错误”自动删除。
她尝试恢复文件,失败。系统提示原始数据已被覆盖。
但上传者的Ip地址还在。
林晚将其与昨日突袭行动中捕获的敌方信号源进行比对。两者不属于同一网络,但存在一个共同点:都曾通过城西中转站接入主干网。
这不是直接关联,却是一条若隐若现的线。
她靠在椅背上,缓缓吐出一口气。头痛越来越重,视线边缘有些发黑。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停下。
表面上,联盟赢了。系统恢复,证据锁定,对手据点被端。所有人都以为风暴已经过去。
可她清楚,真正的动作,往往发生在雷声停歇之后。
她伸手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杯壁映着头顶的冷光,微微晃动。
然后她重新打开市场团队的工作日程表,找到接下来两天安排对外发布的全部物料清单。其中有三项涉及新客户接入流程,均包含问卷环节。
她的手指悬在编辑键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不是不敢改,而是不确定——如果连内部流程都能被渗透,那么修改本身会不会也成为对方期待的反应?
她闭上眼,再次尝试凝聚精神。但脑海中一阵刺痛袭来,像是玻璃渣在神经上划过。“心灵洞察之镜”已无法启动。
她只能靠自己判断。
片刻后,她删掉了原定发布时间,将三项物料全部标记为“待审”。接着,在权限日志里添加了一条强制验证规则:今后所有对外发布的模板文件,必须附带动态签名码,且需经她本人二次确认才能生效。
做完这些,她睁开眼,看向屏幕角落的时间。
距离她下令突袭,过去了整整十一小时。
城市早已回归平静。指挥大厅只剩下她一人。终端屏幕不断刷新着各项指标,绿光流淌,宛如安宁的假象。
林晚缓缓抬起手,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她的嘴唇微动,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这次……来得更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