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里的涟漪终于停了,光斑凝在液面,像一枚沉底的硬币。林晚的手指从主控台边缘收回,指尖残留着金属的凉意。她坐直身体,将终端界面切换到市场监控模块。
屏幕亮起,数据流平稳滚动,绿色标识依旧挂在右上角。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战后评估报告,首页弹出半透明的庆祝提示:“威胁解除,服务恢复”。林晚没有点击确认,而是调出了过去七日的市场份额变动曲线。
她的目光落在一组看似正常的折线上。几家中小型合作企业的客户留存率出现了轻微下滑,幅度极小,不到百分之一,且分散在不同区域。这种波动通常会被归为自然流失,但在她眼里,却像墙纸上的裂痕——不起眼,但一旦注意到,就再也无法忽略。
她按下通讯键,声音不高:“市场组,过来做个简报。”
几分钟后,三名成员陆续进入指挥大厅。他们脸上带着任务结束后的松弛,有人甚至笑了笑,说总算能睡个好觉了。林晚没回应,只点了点头,示意开始。
第一个发言人是负责舆情监测的女员工,语速平稳地汇报近期媒体反馈和用户评论趋势。林晚听着,手指轻轻搭在太阳穴上。那股胀痛还在,像是有细针在颅内缓慢移动。但她还是集中精神,抬起眼,直视对方双眼。
“心灵洞察之镜”悄然开启。
一瞬间,对方脑海中的画面浮现:一张未提交的异常记录表,标注着“某连锁门店连续三天订单异常下降”,旁边写着一句自问:“是不是我算错了?”
林晚不动声色,任由能力流转向第二人。那是负责数据分析的男同事,正讲解客户画像变化。他的表面陈述毫无破绽,可林晚看到的画面却是深夜加班时收到的一条内部消息:“三家代理商业绩突然跳水,总部还没给解释。”
最后一个汇报的是团队协调员。他说完后补充了一句:“整体看挺稳的,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可就在他说话的同时,林晚捕捉到他意识深处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偏偏是这几家?时间也太巧了。”
她关闭了能力。
三次使用上限已满。头痛骤然加剧,仿佛有一根铁丝在脑中收紧。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脸上没有任何情绪。
“就这些?”她问。
“嗯。”协调员点头,“要整理详细报告吗?”
“不用。”她说,“你们先回去休息。”
三人起身离开,脚步轻快。门关上前,其中一个还低声说了句“今晚可以喝一杯了”。林晚没回头,等脚步声彻底消失,才重新调出那张曲线图,放大其中一段。
她用笔圈住五个点,分别是五家业绩下滑企业最后一次数据更新的时间。然后打开日志记录,对比系统恢复运行的节点。
时间差很短。最长的间隔不过四小时。
她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边缘轻轻敲击。这不是巧合。攻击停止后,立刻就有企业开始失血。不是技术入侵,也不是舆论抹黑,而是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像是有人趁系统重启的空档,精准切断了某些连接。
她调出这五家企业最近三个月的合作记录,发现它们都曾参与过联盟早期的技术试点项目,掌握部分非公开接口权限。虽然权限等级不高,但足以获取区域运营策略的雏形。
林晚靠回椅背,呼吸放慢。
敌人没有在正面战场上被击溃后撤退,而是借着混乱的掩护,悄悄割走了一块肉。而且手法极其克制,不引起警报,只制造微小扰动,让人误以为是系统震荡后的正常回调。
这才是最危险的攻击——你不觉得疼,但伤口一直在流血。
她再次看向终端,忽然注意到一条不起眼的日志记录:两小时前,某边缘服务器曾短暂接收过来自外部Ip的数据包,内容标记为“客户满意度调研模板更新”。该请求已被自动归档,未触发任何预警。
林晚点开附件。
文件格式标准,内容合规,甚至连问卷题目的措辞都很普通。但她翻到第三页时,停了下来。
其中一道选择题下方,嵌入了一个极小的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