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组团求救
一支三十人的队伍,行进在汾水东岸阔道上,
队伍里多是鬃毛油亮的青马,几辆绍车四角悬掛铜铃,隨车辙碾过响起细碎清音。
每辆绍车前后都跟著一名僕婢,队伍后则是由河东郡兵、薛柳裴三族私兵组成的护卫队伍。
河东太守王苗次子王懿,身著襠鎧、披膊、裙甲,跨马背弓提枪,儼然一副標准马战装束。
“歇息会吧,腰疼得厉害,实在坐不住”
当中一辆绍车上,解县柳氏宗长柳端起来。
绍车停在道旁,长子柳信扶著他下车,一名柳氏僕婢忙著摆放案几、铺设毯子、软垫,供主人就地歇息。
“赶快去打水、生火,把汤药煎好”
柳端斜倚案几,“再来一人为老夫捶腰
柳信苦笑著上前:“孩儿来吧,此行从临汾出发,只带了一名僕婢~”
柳端一愣,这才想起些什么,气得吹鬍子瞪眼。
薛强、柳端、裴延三大宗长,和王懿齐聚临汾,会同柴氏宗长柴琛、柴武兄弟,一行数百人出发前往平阳。
不想才走出十余里,就有自称“亭长”之人,率领一队亭卒把他们拦下,要求他们出具平阳府县开出的过所凭文。
一队穿竹甲、褐衣,手持自製刀枪的亭卒,竟敢堂而皇之地封锁道路,拦下一支数百人的队伍
当时就让几位宗长和王懿惊不已。
一个头戴黑愤的亭长,面对一支由河东士族、郡兵组成的队伍,竟然一副神气骄横之態
他难道没看见,队伍里有河东薛柳裴三家宗族的旗帜
王懿率领的郡兵,打出的可是河东太守府的名號!
柴氏宗长柴琛出面解释,听闻他们没有过所凭文,那黑亭长当即冷下脸。
亭长告诉他们,平阳郡府有令,无过所凭文入境平阳县界者,队伍人数不得超过三十。
且必须在城外补办,手持凭文才能入城。
几位宗长面面相。
过所制度古已有之,魏晋沿袭,他们自然不陌生。
可一来士族多有官身,凭告身、官传便可自由通行。
二来天下丧乱许久,许多制度形同虚设。
类似过所凭文的制度,更是需要强有力的公运作体系为后盾,才能有效施行,真正发挥维护秩序稳定、防盗缉捕、防范豪强私自迁徙人口的作用。
在河东、平阳地界,他们已经许多年不曾用过类似的官传、过所。
况且谁又能想到,来一趟平阳,竟然还要办理通行文书
柳端发了脾气,不顾劝阻,把那小小亭长臭骂一通。
那亭长也不和他爭吵,只是冷笑几声,带领一队亭卒退走。
这支庞大的出使队伍,继续向著平阳进发。
没想走出不到十里,一支百余人的骑兵队伍,从道路前方奔腾而来。
来人自称平阳军府第三幢伯长,姓麻,负责本月本区域內的日常警备工作。
方才那位戴黑愤的亭长,骑一匹弩马,紧跟在麻伯长身边,带著几分敌意瞪著他们。
这支骑兵队伍的出现,让几位宗长和王懿不得不慎重对待。
此前面对亭卒时的不屑態度收敛了许多。
这是一支標准的轻骑兵,刀弓、箭、皮甲嵌护心铁叶、皮胃、高马鞍、双马、旗、號.....一应装备齐全。
从装备配置到骑士素质,无一不透露出“专业”二字。
王懿出面讲明情由,麻伯长还算通情达理,答应派人向平阳县城通报,也允许他们继续赶路。
但是,隨行人数必须减少至三十人,
交涉一番无果,薛强拍板答应,几位宗长各自留下一名子侄族亲、一名僕婢隨行,护卫儘量多些。
虽说大家心里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