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鼻子,眼里的泪在打转。
“汝为士子,安能常泣?父作丞相,子作狡童。父圣子劣,有辱门风!”宋景天恶狠狠的说出这句话!
一众大人愣在原地,眼神纷纷在两个孩子身上转动。
你还别说,经过这么一打一骂,狄景辉突然就安静了,不再哭闹。
狄光远朝宋景天投来感谢的目光。
“孩童尚幼,荒闹须训!打则服,劝则拗。”宋景天只是留下这一句话,然后转身回去伸手要爸爸抱。
宋真眨眨眼,他方才缓过来。
他与崔梦真对视一眼,两人的心情是一样的。
好家伙,自己的儿子还真有那么几分味道啊。
才几岁,就会如此训人?要是长大了还得了?
众人重新回到车上,王勃抓住宋若水的小手叹了一声。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左相之子,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这番心智,丝毫不像一位七岁的孩童,更像是一位而立少年。
宋景天经过这么一搞,确立了在同龄人之中小孩哥的威严形象,没人不敢听他的。
只要他坐在旁边,在他眼皮底下玩耍的孩童都觉得亚历山大。
将一儿一女安抚睡着之后,宋真和崔梦竹怀里一人抱着一个,将他们放在床上。
“老公,咱们孩子,会不会太成熟了?”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成熟吗?”就连宋真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儿子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没有洗干净前世记忆的大佬。
实在是太奇怪了,从小到大,宋景天都表现得与同龄人截然不同。
他不喜欢玩耍,一天到晚都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看书,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拿着一本书。
他看书甚至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无论走到哪里,都背着书包,仿佛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
三岁背下《诗经》和《三礼》,四岁背下《三传》,五岁背下《周易》《尚书》......
如今宋景天已经不能满足于读书了,而是自己开始写书。
要不是少年科举限制年龄十岁以上,宋真都怀疑,自己儿子现在去参加能随便拿个状元。
《重生之吾父是唐朝宰相》???
相比妹妹的天真爱玩,宋景天真的不像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六岁进入国子监,仅一年时间,就完美毕业,把国子司业曾伟宸惊得一愣一愣的。
七岁了,不知道他脑海中装了多少书籍,如今他开始跟阿娘学习画画,进步神速。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可以灵活运用中式和西洋画风绘作。
至于书法,宋真从蒲州找到了薛稷,请这位26岁的少年过来教学,学费就是安排入国子监担任学士。
可以说,两夫妻给儿子提供的都是最顶尖的资源。
当然,宋景天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宋真摸了摸下巴,沉吟道:“难道,我儿有丞相之姿?”
......
抵达安东都护府的时间,比想象中要久一些,大概是因为一路上忙着欣赏风景吧?
安东都护府在大唐的辽东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辽宁省。
在高句丽尚未被灭国的时候,他们也自称是辽东人。在灭国后,全部高句丽人被遣返中原,与汉民族通婚融合。
大唐是个开放且包容的朝代,不像某些朝代,非要分个三六九等,把汉人当牛马。
宋真在与李治讨论《帝国的黎明》计划书的时候,提出加强周边国家原住人员迁移的举措。
而对于北边的铁勒和渤海国,由于人口迁移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过大,所以暂且先交换十分之一的百姓。
而且,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中原百姓过去北边,到底能不能适应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