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明烛眸光微沉:“来的是何人?来做什么?”
杏儿回答道:“回小姐,是太后宫里的人,此刻已经走了,说是奉太后娘娘懿旨,召小姐即刻进宫问话。”
“那人没见到我,可有留下什么话?”
楚明烛的目光落在杏儿脸上。
杏儿忙道:“奴婢如实相告,就说小姐脸上突恶疹,恐有传染之虞,在柳府柳小姐那里静养。
那人听了,并没有为难,只说让县主好生将养,待痊愈后,再进宫面见太后。”
两人说话间,已行走到听竹院门前。
忽然一阵窸窣声响起,一道黑影如闪电般窜出,猛地扑到楚明烛脚边。
是墨团。
楚明烛停下脚步,唇角几不可见地弯了一下,俯身伸手,轻轻摸了摸墨团的脑袋:“倒是机灵,知道自己回家,还不算太笨。”
她语气里带着纵容,引着它走向廊下那个笼子走去,又夹了只活鼠投了进去。
喂好墨团,楚明烛才转身回屋,院外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杏儿看了一眼,对楚明烛道:“小姐,是老夫人院子中的周嬷嬷。”
周嬷嬷进了屋,先是对着楚明烛规规矩矩地福了福身,才开口道:“县主,老夫人听闻您回府,特派老奴来问问,您的身子可大安了?”
“劳祖母挂心,已痊愈了,并无大碍。”
楚明烛语气回答道。
周嬷嬷这才稍稍抬起眼皮,目光在楚明烛脸上扫过,确认她的脸上确实不见半点红疹的痕迹,才算放心,。
她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意:“县主痊愈了便好,老夫人可是日夜惦记着呢。”
她略顿一顿,继续道:“既如此,县主可否随老奴走一趟?老夫人此刻正在院里等着,有话要同县主说。”
“祖母找我?”
楚明烛眉梢微挑。
周嬷嬷微微颔,侧身道:“县主请。”
楚明烛起身,随着周嬷嬷来到楚老夫人的院子。
进屋时,老夫人正坐在桌前,面前摊着信笺和砚台,手里拿着笔,正写着什么。
她似乎心情极佳,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书写得十分投入,连楚明烛和周嬷嬷进来都未曾察觉。
周嬷嬷轻声提醒:“老夫人,县主来了。”
楚老太太闻言,这才缓缓抬起头,将目光从信纸上移开,落在楚明烛身上,打量了她片刻,才开口道:“来了?先坐着等我一会儿。”
楚明烛依言在下坐下,她的目光掠过信笺,轻声问道:“祖母这是在写信?”
“没错。”
楚老太太只应了一声,又过了片刻,她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将笔轻轻搁下,拿起信纸轻轻吹了吹未干的墨迹。
这才彻底抬起头,目光看向楚明烛:“脸上的疹子可都痊愈了?可还有不适?”
“劳祖母记挂,已经没事了。”
楚明烛回答。
楚老太太仔细看了看她的脸,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嗯,那就好。”
她将手中墨迹已干的信纸折好,塞进一个早已备好的信封中:“听闻今日宫里来人,太后召你进宫问话。
你如今既已大好,心中作何打算?何时入宫?”
“太后娘娘召见,自是恩典,不敢怠慢。
孙女打算明日一早便递牌子进宫等候太后召见。”
“也好,早些去是应当的。”
楚老太太将手中的信封递给楚明烛:“这是我写给太后的书信,你明日进宫,替我带给太后娘娘。”
“是,祖母。”
楚明烛接过将信封妥善收好。
“明日要进宫,非同小可,你便早些回去好生准备吧。”
楚老太太叮嘱道。
“是,祖母。
那孙女先行告退。”
楚明烛起身,正转身要走。
老太太突然又出声叫住她:“明烛,等一下。”
楚明烛闻言,回过身问道:“祖母可是还有什么要吩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