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
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
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
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
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
驴市胡同
刘墉的故居在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西头129号,现已部分成为私人住房。
其街南墙上曾有一横石,上刻“刘石庵先生故居”,石庵是刘墉的号,但这块横石现已不存。
据清朝末年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述:“刘文清公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
即刘家府邸位于礼士胡同西边最头处,占地面积比较大,南北院落均是。
而根据清朝礼亲王昭梿所著《啸亭杂录》记述,清朝原规定内城为八旗辖区,汉官住在外城,但皇帝会特批一些受宠信的官员在内城居住,并赏赐宅院,称为“赐第”。
刘统勋、刘墉父子的住宅就是典型“赐第”。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