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那所治之处不在口部,而在胃部,所以想治此疾,宜用温养胃部之法,对你而言,最合适的应当是当归六黄加减汤。”
“当归半钱、生地三分、天麻三分、黄芪两分……”
路过此间的李时珍在听到刘博洋这一连串的诊断,他面色满意的微微颔首。
对于这白霉苔,很多医者会误用温养口舌之法,而非温养胃法。
随后,李时珍便将刘博洋的名字记了下来。
此人可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伴随着时间流逝,烈日当空。
当养济院内的这些医者为眼前的病患忙碌的时候,那些被筛选出的年轻医者一脸艳羡的望着还留在场内的医者。
如今还能留在场上的医者,无不是一县,数县,乃至一府,数府之地闻名的知名医者。
毕竟这越往后,这些病患所患疾病越棘手。
就如白苔与白霉苔,这种最容易混淆的疾病,还有辨浮脉。
这观察病患脉络的色泽,血脉的充盈程度,还要结合病患的实际情况,综合如今的天气诊断。
就如最常见的脉象,那痛症多见青色,何为青色,实乃气郁血凝;又如赤黄之色乃是皮肤焦躁,此乃湿热引发的臃肿;还有那因痹病而显黑色,此乃慢性寒症。
诸如此类脉象还有许多,都是他们这些年轻医者所不知道的事情。
而还在场内的这些知名则因为行医多年,对于各种疑难杂症都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他们在诊疗这些疾病的时候,也算得心应手。
将目光从那些知名医者身上收回之后,不少年轻医者便将目光转移到徐俊哲等人的身上。
望着那些正在场内四处游走,看似维持秩序,实则贴近这些知名医者学习的徐俊哲等人,他们的眼中闪过一丝艳羡之色。
这些人就是因为从太医院出来,所以才拥有这么好的机会。
此刻,不少年轻医者心中闪过一丝念头。
那便是,若他们亦从太医院出来,有这么好的机会,成就必然在这些人之上!
场内正跟在万密斋身后,听着万密斋评价的徐俊哲忽感芒刺在背。
心念至此,徐俊哲不自觉的朝着自己身后看去。
当他瞧见那些被淘汰出局的年轻医者那艳羡的眼神时,他心中一颤。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地被诊疗的病患越来越多,而那些被推举出来的评委则是不断的游走于这些医者之间,为他们诊断的技艺评判。
一位来自衢州府的医者刘博洋正为自己面前的养济院百姓把脉。
把着把着,刘博洋的脸色就逐渐凝重起来。
把脉的那只手不自觉的加重了力道,似乎是想要诊断的更加准确。
坐在刘博洋面前的那位病患观察到刘博洋那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他的心中闪过一个不好念头。
那就是自己定然是患上了重疾,要不然眼前这位医者不会有这般严肃的表情。
不过一想到这里,这位病患的嘴角又露出了一丝微笑。
自己从小便无父无母,靠着养济院接济才长到这么大,如今也算解脱了。
心念至此,这位病患神色轻松的望着自己面前的刘博洋开口道。
“大夫,可是我的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若是真出了什么问题,那您直说就是,我抗的住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位病患还伸出另一只闲着的手拍了拍自己的身体。
刘博洋瞧见自己面前这位病患居然主动开始疏导自己之后,他的脸色变得稍显尴尬。
毕竟自己是因为摸不准这位的脉象才有如此表情。
此时,一位来自浙江的医者裁判从他们二人身边路过,当他瞧见刘博洋的表情,再结合这位病患的表情,他便猜到这里发生了什么。
不过也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