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相助,若没有自己那位中举的堂叔,以自己家的情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读书呢。
若无读书的机会,也就没有机会结识自己的先生,若自己没有遇到先生,那恐怕就没有如今的自己了。
在叶轩墨内心无限感慨之时,已经有才思敏捷的学子交上第一份答卷。
台下监考的训导瞧见后,便打算从他的手中接过答卷送往叶轩墨的手中。
瞧见这一幕的叶轩墨便立即开口道。
“一并上来吧,首位交卷者自当有格外优待。”
这位学子听到叶轩墨的话语,他非常高兴的冲着叶轩墨行了一礼答谢道。
“学生张广德多谢叶司马。”
随后,张广德便随着府学训导一同来到叶轩墨的面前,随即他非常兴奋的将自己的答卷递给叶轩墨。
叶轩墨面色如常的接过答卷,仔细阅读后,他微笑着点头评价道。
“嗯,很不错,有此文采,乡试必定榜上有名,往后时日不可懈怠。”
张广德一听叶轩墨的点评,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文魁星说自己能中,那还有不中的道理的吗?
想到这里,张广德便朝着叶轩墨连连行礼道。
“学生今后必定加倍努力,刻苦钻研功课,必定不负叶司马所望!”
叶轩墨瞧见张广德这般举动,他微微颔首。
“大善。”
又过了一段时间,府学内所有学子的答卷都送到叶轩墨的案头。
叶轩墨非常认真的看完了所有人的答卷,并给他们每一个做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写完之后,叶轩墨转头看向一旁的方瑞敏开口道。
“看完本府学内所有廪生的答卷,本官知道此次府学没有白来,我能够看出方首席对这些学生肯定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希望方首席接下来能够做到的更好,重现宁波府学的荣光,让宁波府学再次变成江浙一带数一数二的教化之地。”
“既然本官的目的已经达成,那本官就不多逗留了,免得打扰方首席授课。”
方瑞敏一听叶轩墨这话,便立马开口道。
“下官还请叶司马留步,下官有事相求。”
对于这种官方的学校,那可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本朝入官学者,若无特殊情况,则需取得秀才功名才许进入官学,而秀才的正式名称为“生员”,这其中又细分为廪生、增广生、附学生。
其中廪生的地位最高,由朝堂供给廪膳,是本地秀才中最优秀的一批人,同时也是各地生员之中最稀少的存在。
本朝初期规定在京府学廪生60人,在外府学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
为何对于廪生的录取这么严格呢?首先不仅仅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之意。
还有就是廪生可以择优录取进入国子监深造,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他们还可以替童生作保,这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后来因廪膳生的名额太少,不能满足各地学子的求学需求,所以朝廷为了笼络读书人,就在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
他们这些的地位略次于廪生,但增广生也有定额。
至于附学生的数额则不固定,本朝初入官学的都是附学生,考试合格后升为增广、廪膳生。
当然了,他们的身份并非一直不变的,有着非常详细的考核规则,之前提过月考、岁考、科考,一,二等可升;三等平常;四等责罚、五等降级、六等黜革。
降级又涉及青衣,社生,所以,进入官学读书可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进入府学后,方瑞敏还有一众府衙官员便将目光转到了叶轩墨的身上。
到目前为止,众人还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今日到底是要考试还是讲学?
叶轩墨看着方瑞敏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