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 457百家争鸣

457百家争鸣(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二婚必须嫁太子 开局神级娱乐系统 标记我一下 狐狸王妃有点拽 一人得道 超凡大航海 神训 网游之全民领主 砸锅卖铁去上学 穿书八零成了五个大佬的后妈

费如梅诞下一女,正在坐月子,柳如是也即将临盆。

此时此刻,柳如是挺着肚子在晒太阳,费如兰拉着袖摆在花园里研墨。

赵瀚提笔写下墨宝,三张匾额的题字:南昌大学、长沙大学、广州大学。

这是明年即将开办的三所大学,礼部(政治兼教育部)已经讨论确认。

因为这三个省,是赵瀚最早的地盘,基础教育推广多年,具备兴建大学的生源条件。

至于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大臣们商议之后,觉得可以再缓一两年。

主要还是朝堂和民间,因为大学选址问题,已经打出了狗脑子。

浙江那边,文官和士子争论的焦点,是把大学办在杭州还是绍兴。

按理说应该办在杭州,但绍兴出的大儒实在太多,此时有分量的官员和士子也多绍兴籍。

如果说浙江还属于正常争议,那安徽和江苏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徽商们强烈要求在徽州办大学,不要朝廷出一分钱,他们集资修建大学都行,把学校无偿捐献给国家。

桐城等地的士子很多,而且影响力非常大,他们建议把大学办在安庆。

还有许多在朝官员,认为大学可以办在庐州。

三股势力,各有渠道,疯狂在赵瀚面前进言。

一直在研究物理的方以智,都不可避免的卷进去,旁敲侧击的建议把大学办在安庆。

至于江苏,徽商和赣商建议创办扬州大学,江南士子一致倡议创办苏州大学。

双方互相攻击,一方说扬州充满了铜臭味,一方说苏州乃是妖孽之地。

写完三所大学的御赐校名,赵瀚把墨宝交给女官,拿去礼部那边传回各地。

赵瀚搁下毛笔,好笑道:“办个大学,地方士子便争执不休,他们又怎能齐心合力反对文庙之事?群臣多虑了。”

柳如是说道:“陛下把朱子和阳明公请进文庙,自是有深意的,读书人闹不起来。”

“哈哈,柳君知我。”

赵瀚大笑。

明朝读书人,不管承认与否,都是朱熹的徒子徒孙。

王阳明的心学传人,也在江南数不胜数。

把这二人列为文庙七十二贤,瞬间就将天下士子分化,必然获得大量的支持者。

赵瀚保留了孔孟,甚至保留了颜曾,至于孔子的其他门徒,跟当今读书人有啥关系?你在街上随便找个前朝秀才,让他背诵孔门七十二贤的名字,他能背出一半来就算是博学之才。

相反,朱熹和王阳明大名鼎鼎,门徒拥趸遍布天下,这些人都是赵瀚政策的潜在支持者。

即便赵瀚用膝盖思考,都能料到舆论走向,官民争论的焦点,必将从是否更改文庙祀位,转变成究竟该更换哪些贤哲。

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有官员递上第一批名单。

除了赵瀚所说的那几个,有人还建议增加司马光、包拯、于谦、海瑞、张居正等等。

至于王安石,一直到清末都评价不高,就算有人出言赞颂,也只是夸奖王安石的私德高尚。

对王安石的全面认可,是在民国开始大流行的。

老蒋甚至自比王安石,还让全国进行大讨论。

当时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召开相关研讨会,请来知名学者搞“王安石变法讲座”

,大小官员必须写文章,把王安石变法跟老蒋改革结合论述。

老蒋一辈子推崇三人,即:王安石、王阳明和曾国藩。

可惜,他只活成了曾国藩,在日记方面尤其的一脉相承。

清末和民国的名人日记,很多都属于理学遗毒。

在文字狱的加持下,满清彻底阉割理学,理学思想已然全面倒退。

读书人主动剥除理学的务实内容,又特别吸收心学的空谈虚妄,读书人纷纷追求“修身悟道”

他们一边贪赃枉法,一边以道学家自居,喜欢写日记彼此交流修身心得。

有官员为了表现自己坦诚,甚至在日记里记述: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重生离婚踹渣总,五个哥哥排队哄 万古第一废材陆仁云青瑶 凡尘仙逆之三界渡 重生之寒门翻身记 青云门陆仁云青瑶 八零大佬宠不停,作精后妈赢麻了 娱乐圈,大佬只想摆烂 快穿:炮灰女配反杀指南 我血崩早产,老公在陪佛媛大嫂救狗 海贼:幻兽九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