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还掌控着香江诸多基础设施,涵盖港口、零售、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
如今香江社会对高房价怨声载道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四大家族”是始作俑者。
李照基在1958年就首创“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模式,打破整栋售楼传统,使香江中产置业率从1950年代的不足5%跃升至1970年代的35%。
但其囤地、控盘的模式,直接推高了土地成本,加剧了住房矛盾。
因此,香江多年来也蝉联了全球房价最难负担的城市。
就像刘勇所居住的这处狮子山上的别墅就价值八亿多港币。
简直贵的离谱,有这钱可以在燕京里够买好几套二环以内的大型四合院了。
虽然,香江能有今日之辉煌,离不开这些传奇商人们的付出。
但香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是拜几大家族所赐,这就是“商人经济”的一体两面。
除了房地产主业外,各大家族涉足燃气、电力、零售、电信、电视网络等几乎关乎香江生活的方方面面。
李家诚旗下的香江电灯、电能实业和嘉道理家族控制的中电控股,几乎垄断了香江的电力供应;
李照基家族掌控香江中华煤气,为香江近200万个家庭提供燃气能源。
可以说,港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几大家族的产业,都在为这些大家族的产业添砖加瓦。
同时,对香江人的“压榨”也是无处不在,“悄无声息”的。
刘述栋跟刘勇、刘本成这两位家族直系子弟介绍着香江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现状。
话题聊到了华人明面上的首富李家城这位传奇人物是怎么崛起的。
李家成当初除了地产红利之外,更是吃了旧时代买办红利。
打80年代起,李家诚就利用香江作为内地与外部资本之间的“中介”身份,对接国际资本,两头吃差价。
他投资地产、收购港口、电讯公司,全靠和垄断结盟,他的巨大财富来源于他垄断了房地产和一系列民生工程。”
刘述栋说道:“一个新旧时代的切换正在发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旧的规则都在被撕碎。
也许四大家族不久将会谢幕。
那些曾经凭借地缘套利、政策红利崛起的创富神话,正在被“硬科技”、“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新叙事取代。
新时代的规则将是“自主技术+国家利益绑定”,这才能让风波中的企业依然矗立风中。”
刘勇对经济和商业话题提不起半点兴致,百无聊赖地坐在一旁。
另一边,刘本成却与刘述栋相谈甚欢,眉飞色舞。
“十五叔,听说您是咱们家族中最早到香江闯荡的,是吗”刘本成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刘述栋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几分追忆,“没错,那还是七三年的事儿了。”
“能跟我讲讲您初到香江时的经历吗”刘本成迫不及待地问道,对成功人士的传奇故事充满了好奇。
“想听啊好,那我就讲讲……”刘述栋缓缓靠在椅背上,目光渐远,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年代。
那是1973年,正值……第八个年头,刘述栋已在黑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了第三年。
当年3月,刘述栋被调到团配种站工作,学习马的人工授精技术,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担任了配种站负责人,并获畜牲技术16级,直至返京。
那年秋天,黑江生产建设兵团接到农垦部命令:要求11月前调遣300头肉牛运往香江,供香江同胞欢度“圣诞”食用。
后来刘述栋才知道自1949年新夏成立后,国内每年都为香江同胞尽此义务,只是受命地区不同而已。
是日,作为部队编制的黑江生产建设兵团视命令如山倒,援港任务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