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它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工,进行炮膛的镗光处理。
机械组自己制造了一台简易的镗床来对炮膛进行加工,动力甚至都没用到电动机或者柴油机,而是一头驴。
这头驴子驱动一个绞盘带动一根镗杆,镗杆顶部是一个高碳钢制的膛刀。
镗光作业可以大大提高火炮内壁的光洁度,但是经过测量发现镗光工艺并不能真正切削出一个圆柱体或者校正铸炮过程型芯的偏差。
而在整个过程中硬质残留物对镗杆也伤害甚大。
换句话说,这个工艺消耗过大。
“难怪到了1713年就改成了钻孔法了。”
林深河有些沮丧。
钻孔法就是先铸成实心的铁棍,再用钻机将炮膛钻出来。
这个技术是由荷兰人第一个运用的,不过直到18世纪晚期才全面推广开,英国海军兵工厂直到1770年还在用上述的铸造法制造海军舰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