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染缓缓吐出四字:
“旧约已失。”
“若无重誓,他便无法动剑。”
“这一步——便是你的任务。”
康王猛地抬头,眼中闪出一丝狠意与兴奋:“属下明白。”
“我会动用旧部,在民间激起舆论。”
“说陛下以权谋私,避战失节。”
“到时候,便是天子,也难不接此剑。”
墨染满意地点头,走近他,手掌轻抚其侧颊,低声道:
“你是我的刀。”
“也是我的狗。”
“这天下——该是我们主仆一起夺的。”
“你可愿?”
康王缓缓跪地,再次俯首:
“为主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屋外,夜风起,灯火晃动,投下墙上一高一低的身影。
那一刻,光与影的交错仿佛预示着下一局棋的开局。
——血与剑的洗礼。
——民心与权柄的撕裂。
——以及,王座下,那从未停歇的博弈之声。
翌日。
朝阳破云,金光如箭,一寸寸洒落在太和殿前的青石御道之上。
今天的早朝,异常肃穆。
殿门大开,百官列班,自内侍宣召起,殿内鸦雀无声,唯有那一步步沉重而稳健的脚步声,自殿门外响起。
那是天子之步,摄人心魄。
萧宁,终于回归之后第一次于太和殿上,执柄临朝。
他一袭玄龙袍,步上金阶之上,于九重宝座前立定,目光环视群臣。
目光落处,百官躬身齐呼:“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如山呼海啸,荡破晨风。
御阶之上,萧宁缓缓落座,手中无玉笏,肩背不弯,目如星火。
他开口,声音平淡,却如寒铁铿锵:
“朕,不在朝之日,国中生乱。”
“朕今日在朝,要问一个‘理’字。”
“问一个‘正’字。”
众臣皆躬身屏息,不敢出声。
萧宁目光扫过朝班左列,忽然点名:“许居正、霍纲、郭仪,上前。”
三人闻声,缓步而出,袍角微动,鬓发斑白,却神色从容无惧。
“朕听闻,三卿于朕不在之日,力持朝纲,不屈不移。”
“汝等敢于抗声,拒奸言,救社稷于倾覆之危。”
“此等忠骨,朕记在心中。”
“赏!”
三人齐声谢恩,百官默然。
而在朝班右列,数位面色煞白的官员,已然脚步虚浮,冷汗涔涔。
果然,下一刻,萧宁话锋骤转,冷意顿生。
“再传——”
“刑部侍郎李鹤年,参政司左判赵宽,中书舍人柳珝——”
“尔等,于朕不在朝之际,擅传伪令,私扶乱臣,煽动百姓,蛊惑朝纲!”
“其罪可诛!”
“即刻,缉拿下狱,削职为民,抄没家产!”
话音未落,内廷禁军早已鱼贯入列,三人方才想辩,却已被拖出金殿,口中呜咽,只剩满地惊惧。
此刻朝堂,再无人敢言半字。
萧宁缓缓抬手:“此三人,只是始作俑者。”
“凡前日站于淮北王之后,借比剑之名抬声造势者。”
“今日一并记名,列入刑案。”
“朝纲需正,法纪需立。”
“朕,不养奸臣。”
“亦,不留暗党。”
声音不高,却如风入松涛,震得人心皆寒。
许多原先墙头观望者,纷纷低下头颅,不敢与陛上对视。
唯有霍纲与许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