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眼看着秦玉京比剑之约在即,谁来拦得住?”
一名年长的老者捋着胡须,嘴角泛起一丝愤怒。
“淮北王可不同,他的名望遍及江北,况且,听说他还网罗到了天机山高手?他才是真正关心百姓安危的王爷!”
然而,这一切并非自然发生。
暗中,一些有心之人正在推动这股舆论的扩展。
他们并非简单的百姓,而是精心策划的参与者,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目标。
这些有心之人巧妙地抓住了百姓对现状的不满,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放大,使得这股民间的情绪变得愈发激烈。
一名中年男子,在城外的酒馆中见缝插针地对着一些刚好碰面的街坊说道:
“各位听闻没有?淮北王可是有心救国,连天机山的高手都请来了。如果能让他上位,必定能抗衡秦玉京!”
这番话犹如火上浇油,让原本尚在犹豫的百姓更加坚定了支持淮北王的决心。许多原本只是在一旁静听的百姓开始纷纷响应:
“支持淮北王!支持他!”
一时间,洛陵城的许多街道和广场都开始聚集人群,百姓们高声喊着口号:
“淮北王,稳国安民!”
“支持淮北王,救大尧!”他们的举动,犹如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完全顺应了某些人的布局和期待。
有心之人故意制造的混乱和煽动开始显现出强大的效果,原本只是在小范围内的讨论逐渐变成了公开的示威,百姓们群情激昂,开始愈加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淮北王的支持。
与此同时,商铺中悄悄传出“万民书”的消息,市集上的几名书法家开始忙碌起来,急速书写着这份“支持淮北王”的文书。
这些书信里,字字句句都写满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淮北王的期许。
“支持淮北王入主朝堂!”
“百姓盼望安稳,淮北王是唯一的希望!”
这些书信很快从市集上传到了街头,成群结队的人们拿着这份书信,迅速走向了洛陵城的大街小巷,开始宣传和散发。
随着散布的范围越来越广,洛陵城的局势已经从单纯的百姓讨论,变成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民间运动。
许多从外地来洛陵城的商贾、旅人,也被这些情绪所感染,纷纷加入了这一潮流。
有的甚至开始为这场运动提供资金支持,组织更多的百姓去朝堂请愿,要求淮北王能入主朝堂,主持大局。
终于,这些人携带着“万民书”走到朝堂,递交给了正在议事的官员们。
这份书信不仅仅是几百个百姓的心声,而是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共同呼声,写满了对现状的愤怒与对未来的渴望。
“这份万民书,已经反映了洛陵城百姓的心声。若朝堂继续不作为,恐怕连最基本的民心都将失去。”
一名递交书信的代表说道,眼中满是决然。
就在这时,远处的鼓声响起,广场上已经汇聚了更多的百姓,他们举着标语,口中喊着口号,渐渐围聚到朝堂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众集会。
洛陵城的命运似乎在这一刻,已经悄然改变。
金銮殿内。
郭仪站在大殿中央,脸色如常,手中捏着那份“万民书”,目光冷冽。
他已经看到书信里百姓们的愤怒与呼声,也听见了周围越来越高涨的声音。
“郭大人,您不能再犹豫了!”
一位年长的大臣声音愈加急促,眼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这份万民书已明确表示,百姓的心意已经决定,他们支持淮北王。若是再拖下去,恐怕将失去民心,甚至丢了江山!”
“对!郭大人!”另一位重臣也插言道。
“秦玉京的比剑之约如今在即,朝中决策迟缓,百姓已经失去信心!必须让淮北王入主朝堂,总揽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