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一名中立派的老臣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大人,朝廷并非小家之事,而是关乎天下百姓安危。若有人能挽回战局,守住大尧的一州之地,那么,不管此人是谁,都值得一试。”
这番话让不少人心中一震。
郭仪微微眯起双眼,缓缓开口:“你们当真以为,淮北王请来的高手,就一定是来帮助大尧,而非为淮北王本人造势?”
“若他成功接住了秦玉京三招,接下来呢?”
众人纷纷皱眉,显然已经明白郭仪的意思。
郭仪环顾四周,沉声道:
“淮北王一直在积蓄势力,如今趁着陛下不在,战局未定,便试图借机立威。”
“这一战,他若胜,便可借此之威,成为大尧的英雄。此后,他若称王自立,又当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哗然!
有支持淮北王的臣子脸色微变,厉声道:
“郭仪大人慎言!淮北王与陛下乃同宗同源,忠心耿耿,如何可能称王自立?”
郭仪冷笑:“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邻国,发生的还少么?”
此话不再仅是对事,而是直接在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疑虑的种子。
殿内的争论声越来越大,一方主张让淮北王入京,调度兵力,而另一方则坚持稳定朝局,不可让淮北王借此机会插手。
许居正与霍纲对视一眼,均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然而,很快,他们眼中的忧虑就彻底一扫而光。
他们都是大尧之臣。
萧宁的皇位固然重要。
但大尧的一州之地,更重要!
二人对视一眼。
从对方的目光中,他们似乎已经读懂了对方的意思。
接下来,就任由局面发展,由着淮北王的意思来吧。
如果,他真的可以拯救大尧于水火之中的话!
另外一边。
此时。
洛陵城的气氛悄然变化,街头巷尾的百姓们已经不再安于现状。
几乎在一夜之间,民间的议论变得愈发热烈,街角茶楼、集市广场甚至小小的胡同中,都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情绪。
市集的热闹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交易和买卖,反而成了言辞激烈的讨论场,百姓们的态度越来越明确。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一股力量正在悄然操控着他们的情绪。
这股力量并非来自朝堂之上的无能,而是从洛陵城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悄然蔓延,透过层层关系,一步步把这些焦躁不安的百姓们推向了风口浪尖。
“听说了吗?淮北王说,如果他能主政大尧,必定能救国安民。”
一个穿着破旧衣衫的妇人靠在集市的一角,低声对着身旁的街坊道。
“淮北王的确有能力,早些年北疆的战事他可是立下赫赫战功。”
另一个男子应声道,神色中充满了认同。
“说不定他真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那朝廷上那个纨绔新皇,还有他的那帮大臣,哪一个是为我们百姓着想的?”
这些话像是点燃了火种,不断扩散开来。街坊邻里、摊贩商贾,原本的闲聊话题开始不自觉地偏向了对朝廷的批评,转而赞扬淮北王的能力。
“你们说,朝堂上那些大臣,连一个应对秦玉京的方法都没有。淮北王才是唯一能够抵挡住他的。”
一个商贩大声地说着,旁边的人听了纷纷附和,情绪也开始愈发激昂,“淮北王一出手,我们才有希望!”
这种情绪迅速蔓延开来,开始有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讨论之中。
那些本来在街头只是默默做生意的商贩,也开始主动参与到这场言辞激烈的讨论中,某些曾经从未表达过政治意见的百姓,渐渐地站了出来,发声要求改变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