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厂,经过两年努力,民国10年纱厂开始投产,现在已成为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实业。汾阴的情形则与汲县极为相似。尤其是庙后村周边,西临黄河,滩地千里,是种棉花的良田。秦君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从明万历年间已开始河东各县遍种棉花。当时官府年征收棉花约10万余斤,棉布近20万匹。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路过河东时,发现河东盛产棉花,便下令在绛州筹建纱厂。可惜承办官员将大部分款额私分,致使纱厂难以投产。秦君民决定年后即刻动身前往汲县考察,争取将纱厂引到汾阴。
今天的婚娶对秦君民来说多少显得有些无奈。从说媒、定亲、换帖、纳彩、请期,他统统都没参与。只是到了迎亲时,他这个所谓的“新郎官”才算出现了。新娘岚秀他并未见过,只听人说长得漂亮,这种“伤天害理”的事秦君民打心里更不愿意去做。
就在秦君民胡思乱想的时候,几声铳响又将他拉回了现实。迎亲队伍出发了。
冬日的黄土塬十分萧瑟荒凉,一蓬蓬干枯的蒿草在野风中颤抖着,被吹折的蒿草则随风在地上翻滚。迎亲队伍尽管人数众多,但在这荒野里,在这长长的小径上,拉长的队伍则显得稀稀拉拉。乐人时不时吹奏几声,呜哩哇啦的唢呐声在空旷的土塬上发出幽咽的声响,有几只鸟被铳声惊起,飞快地掠过天际,翻越沟沟梁梁,消失在远方。残雪斑斑点点躲藏在背阴处,慢慢融化的雪水让周边的植物变得湿润起来,让人在冬天里还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从外面鬼混回来的秦君青走进大院并没有感到奇怪,每年过年秦家大都如此,只不过是今年正赶上老二娶妾,宫灯挂得多了点。但当他扶着四娃的肩回到自己院子里时,张灯结彩的场景吓了他一跳,他叫住正在忙碌的刘老黑问:“老黑,这是弄啥哩!院子拾掇得像是我要娶媳妇似的?”刘老黑故作惊讶地说:“三少爷,今儿个就是你的大喜日子,不信你问旁人。”几个正在忙碌的下人也点头称是。秦君青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刘老黑说:“老太太一大早就过来叫你,几次三番寻不见,只好让二少爷代你迎亲去了。”
秦君青连忙往北院走,四娃过去搀他,他一把推开了。由于走得匆忙,秦君青差点撞上来来回回忙碌的下人。
“娘,娘,你们到底是做啥哩!咱家今天谁娶媳妇?”秦君青一瘸一拐掀开母亲的门帘,走了进去。
“你还有脸叫唤,一大早就让人寻你,你死哪去了?成天就知道和这些狐朋狗友鬼混,不学一点点好。”母亲板着脸从里屋走了出来。秦君青一看母亲发怒气焰立马平息了许多,站在原地听母亲训斥:“你老大不小了,要不是腿脚不便,早就娶上媳妇了,也不用娘跟上你操心受累。娘这样做,是怕人家打听到吃喝嫖赌的坏名声吹了这门亲事。新媳妇娘派人打听清楚了,本本分分,就是家里穷苦些,这些对咱来说都不是个事,人本分就好。一家子倒不弹嫌做大做小,欢天喜地的。如果晓得成了秦家媳妇,不定乐成啥样了。老二替你去迎亲,回来你只管拜堂入洞房就行。”
秦君青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脸说:“娘、四娃,我不是在做梦吧?”四娃忙说:“三少爷,人常说做梦娶媳妇,这事还真让你遇上了。”杨氏让本家几个女人领三儿子回自己院里拾掇,她怕秦老爷听了这些事又心烦。
岚秀家这一日也是人声鼎沸,她要嫁给秦家的消息几乎轰动了整个临河村。如果不是和秦家有婚配,穷家女子出嫁最奢侈的衣服,也就是一身红绸缎缝制的衣裤。但秦家给她送来了红色的衣、裙、鞋、袜,并配有凤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