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杨氏赶紧找好媒人、证婚人,让秦君杰去汾阴县公署社会局,为秦君青和岚秀办理了婚书:
秦君青,年二十八岁,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十二日戌时生,系汾阴县人,与范岚秀,年十六岁,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日生,系汾阴县人,于中华民国十三年腊月二十八日在汾阴秦家大院举行结婚。
这一切都是在杨氏安排下悄然进行的,包括秦君青在内,一直都认为腊月里的婚事是给二哥秦君民纳妾。
秦君民是无暇顾及纳妾的,临近年关,除了安排雷掌柜催促各商号的年终回款,还要安排给本地商号年终备货。像县城里的“恒裕泰”“恒裕祥”和“恒裕丰”三联号,既要给有钱人准备绸缎、稀罕洋玩意儿,还要给乡民准备柴米油盐,洋布、火柴、灯油、烟花爆竹。最紧要的是各商号掌柜年前都要回来报告商号详情,秦君民几乎隔一两天就要见一次从外地回来的掌柜,听他们汇报商号事项,了解各地时局,根本无暇顾及母亲假纳妾真娶亲的事。
在秦君民内心里,其实他还有一个更长远的计划,因为不论是和各地归来的掌柜聊天,还是和他的同学书信往来,加上省府推出促进经济建设的“厚生计划案”,他都觉得发展实业是改变秦家长项依赖贩运改变走向衰败命运的唯一机会。这些天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利用汾阴这片土地上的资源来实现他的“实业梦”。
离小年还有三两天,一大早,父亲让人过来告诉秦君民,让他备好车马,两人一起去趟崇圣寺。年前到崇圣寺捐赠钱款一直是秦家的传统,以往是由秦家女眷乘车前往,捐赠后还要在品字大戏台唱五日大戏。但自秦老爷吃斋念佛后,这一切都改由秦君民来操持。秦老爷不喜欢人多,每次都只带上二儿子。进寺后由住持汇仁陪同绕行一圈,然后在客堂内隔间共进斋饭。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从庙后村出发,沿黄河岸边行走一段,再沿汾河一直北上,中间两次跨越汾河,在接近崇圣寺时上一个大土坡,由于坡陡弯急,秦老爷坐的马车上坡时,驾车的刘老黑忙从马车上跳下来,紧紧拉着马缰绳,嘴里“得得”喊着,马鞭子轻轻在马身上敲打着。枣红马在刘老黑的鼓励下,竟然小跑起来,很快就到了坡顶。秦君民透过马车的小隔窗往外看,原本还和汾河处在同一平面上的马车,转眼间已爬升到高处,整个土坡弥漫在扬起的黄尘中,后面跟随的人仿佛在云雾中穿行一般。
崇圣寺坐北朝南,山门前有两棵松柏,高耸入云。山门上书崇圣寺,乃由顾炎武游历晋南时所书。整个寺院为三进式院落,从南至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五圣殿、万佛楼。东西配殿分别是:钟楼、鼓楼、客堂、大悲殿、土地殿等,占地面积约1万平米。
汇仁和尚陪同秦老爷和二少爷进了山门,拾级而上,寺院内柏树森森,树上的残雪随风飘落,拂在脸上有些寒意。除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要叩拜之外,五圣殿是秦老爷常去的地方。五圣殿中间供奉尧舜禹三圣,两侧则供奉着关公和宋真宗。寺内一块碑刻记载了崇圣寺的来历和五圣殿供奉宋真宗的由来:“大中祥符四年(1011)帝赴汾阴祭祀,天降祥瑞,荣光幂河,吉兆,后世乃修此寺以感圣恩。奉其于五圣殿之上,与三圣尧舜禹、关帝并列,永受后人祭拜”云云。
在一片诵读经书和木鱼敲击声中,秦老爷走出了五圣殿,轻轻拍了拍腿上的尘土。汇仁住持说:“施主,佛门之地六根清净,您老人家能够放下世事繁华、心中杂念,真乃是大智慧!”秦老爷问作何解释?汇仁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施主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