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蒲剧 > 蒲剧 第三章

蒲剧 第三章(1 / 6)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荆棘麦田 宇智波,从毁灭忍界开始 始于“足”下 闪婚豪门继承人,被老公抱在怀里哄 误惹豪门,总裁爹地求放过 重案回忆录第一卷 小女二嫁,王爷又来坏人姻缘 匪殿下 只想躺平却被迫带领全民走向飞升 我见雪山多犹怜

    秦君杰让人把后土祠东排厢房腾了出来,摆上长条桌,又在教室侧面墙上挂上孔子像,孩子们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孔圣人。他又让人放出话,只要愿意让娃儿来上学,不仅不收学费,中午还管一顿饭。

    没几天工夫,十里八乡来报名的竟有50多人。万事俱备,只差教书先生了,秦君杰提上从北平带回来的点心,亲自上马连举家。

    马连举生于咸丰十年(1860),从小博览群书,以泥为墨,写得一手好字。崇圣寺献殿前对联“一气昏寒神变化,三清教导妙才成”出自他手。村西财神庙前的对联“春光杨柳摇钱树,秋水池塘聚宝盆”也是他所写。

    马连举是村里唯一中榜二甲之人,赐进士出身。考中之后他准备到山东赴任,但想到高堂老母孤身一人,加上妻子极力挽留,遂决定弃仕从教,被请到汾水书院教书。

    其老母七十大寿之日,汾阴县衙送其牌匾一块,上书“恒贞斯寿”,落款“赐进士出身同知衙署理汾阴县正堂刘正星题拜”,并盖有刘正星官印,木刻方章。

    汾水书院创建时朝廷曾资助白银500两,其余皆由秦家捐助。秦家的许多掌柜、伙计都曾在汾水书院读过书。汾水书院与国内其他书院不同的是,这里除了讲四书五经,还将商道融入其中,为秦家输送了不少经商人才。

    马连举是汾水书院最后一任山长。光绪二十七年,朝廷诏令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汾水书院本也要改为小学堂,但马连举觉得教授小孩子有辱他的才学,便告退归家,汾水书院因无人教学而关门。

    秦君杰提着点心在村里找寻了半天,始终不见马连举踪影。最后在村人指引下,才在村南坟地朝阳的土崖边找到他,此时马连举正蜷缩着身子晒着太阳酣睡。

    秦君杰静静地站在马连举身边许久,直到太阳将秦君杰的人影遮挡在他头顶,马连举才微微睁开眼睛。秦君杰忙和他打招呼说:“寻您老人家真不易,谁能想到您到这儿躲清静?”马连举眯着眼说:“是君杰娃呀,啥风把你给吹来了!”秦君杰点点头说:“爷,你咋圪蹴①到这达② 哩!”马连举摆摆手说:“没地方去,不在这达还能到那达③么?”秦君杰说:“我这遇到难事了,正好给您寻个好去处。我想把咱村的学堂再建起来,您还是给咱当山长。”马连举笑着说:“新式学堂不叫山长,叫校长,你甭糊弄我老汉。”秦君杰不好意思笑了笑,给马连举讲了他的设想,说不想看见村里的娃们荒废学业,不想娃们学瞎,不走正道。早就想把学堂办起来,只可惜寻不下个合适的人。

    爷俩一个蹲着,一个向阳躺着。马连举眯缝着眼问:“你记得汾水书院大门口的对联吗?”秦君杰摇摇头,马连举接着说:“秦晋之才惟合有用,四书五经参商满天。五任山长,给咱秦家和庙后村培养了多少人才?你娃今天还能想起办学堂,好事情。我老汉岁数大了,帮不上多大忙,带娃娃们念念书,识识字还行,一些算学、经商之道,还要再想想法子。”

    秦君杰原本想自己会碰个软钉子,没想到马连举竟答应了他。忙说:“有您老坐镇,啥事都好说。你给咱学堂取个名,写幅字,我叫人刻出来,尽快挂出来。以后您吃住就在后土祠,月银多少您只管开口。”马连举坐了起来,说道:“千里汾水出管涔,浩渺烟波入黄河。我看还是叫汾水小学堂吧!你把纸笔准备好,咱这就回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 匪殿下 怼天怼地怼极品【我似张狂】 蒲剧 这个书生有点凶 藏钟 三国非演义:狼啸白门楼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凤临异世将军的刁蛮王妃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