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寇仲偷学算账,徐子陵暗记菜谱,这些细节把乱世求生的艰辛都写活了。”
“记得那个雨夜吗?两人挤在破庙里,寇仲说‘等我们达了,定要顿顿吃肉’,徐子陵接‘还要买双不透水的靴子’。
这些对话朴实得让人心酸。”
“我倒觉得宇文化及在码头现身那段更有深意。
虽然他根本没注意到这两个小混混,但乱世将至的压迫感已经扑面而来。”
“虬髯客的文笔虽然不及周硕的厚重,也没有周硕那样羚羊挂角的诗意,但他的文笔如今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在平实的叙述当中,自见筋骨,将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将画面描写的栩栩如生》”
也有从宏观角度分析的:
“我最佩服虬髯客把历史背景和市井生活结合得如此自然。
隋炀帝巡幸江都的排场,与双龙食不果腹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没错!
特别是描写运河上龙舟经过时,寇仲盯着船上飘来的食物香味呆的细节,真是神来之笔。”
“我倒希望他们晚些习武。
现在这样相濡以沫的日子虽然清苦,却最见真情。
等他们踏入江湖,怕是再难有这般纯粹的时光了。”
甚至这些情节,还引了许多读者的回忆:
“说来惭愧,看到双龙在破庙里畅想未来时,我不由想起当年和兄弟在工地搬砖时,也这样挤在工棚里憧憬过好日子……”
“是啊,虬髯客笔下的江湖,总能让咱们这些普通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对后续剧情的预测,热情也是十分的高涨:
“不过他们两得到了四大奇书之一的《长生诀》,并且练出了名堂,说明这两个小子时来运转了!”
“不错,以我观之,这两个小子以后必成大器!”
“其实虬髯客最擅长的还是描写主角在绝境中艰难求得生存的场景,主角总是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机,而每一个配角的智商都很在线,不会强行降智,同时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
“双主角的设定真的太惊艳了!”
“两个人练的明明是同一部奇书宝典,但却练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真气。
这预示着将来两人要走的路也绝不相同,真是期待后面的情节呀!”
……
许多书友,都是两本书一起读的,逛论坛的时候,当然是两处讨论都要看看,顺便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讨论着讨论,大家就不免把这两本同期布的书放在一起比较起来。
一个名为【理性讨论,不吹不黑,《天龙八部》和《大唐双龙传》孰高孰低?】帖子突然出现在论坛上,并且以极高的热度,一直挂在页最显眼的位置。
楼主id叫作“得闲读书”
,他在帖子中写道:
“诸位书友,两本书都已读完第一册,实在心潮澎湃,不吐不快。
抛砖引玉,我先谈谈自己的浅见。
我个人稍倾向于《天龙八部》。
周硕此书,开篇便显露出不凡的格局与巧思。
其精妙之处,在于铺设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段誉离家结识马五德,马五德引出无量剑派的东西宗之争,无量剑派又引出神农帮,神农帮背后的灵鹫宫又为后续的江湖纷争埋下伏笔。
这种环环相扣、牵一而动全身的结构,仿佛一个精密运转的宇宙,令人叹为观止。
反观《大唐双龙传》,虬髯客先生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笔法。
他像一位功力深厚的工笔画家,将所有的笔触都凝聚在寇仲、徐子陵这两个核心人物身上。
通过他们在码头扛包、酒楼打工、破庙栖身等细腻真实的日常,将乱世底层少年的挣扎与情谊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是一种“焦点透视”
的写法,深度挖掘一点,力道千钧。
可以说,《天龙》是“泼墨山水”
,意在勾勒整个江湖的脉络与气象;而《大唐》则是“工笔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