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但在不同版本中,有的写作‘血流漂杵’,有的却是‘血流漂橹’,甚至还有作‘血流漂卤’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专注的听众:“若是从前,学者们往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但若用校勘四法来剖析,便能层层推进,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
“先对校列出所有异文,再本校考察《尚书》用字惯例,他校参考先秦两汉典籍记载,最后以理校从文字形义、历史情境综合判断。”
周硕粉笔轻点,在黑板上圈定“杵”
字:“如此抽丝剥茧,便可断定当以‘血流漂杵’实为原文。
杵乃春米之具,漂浮于血河之上,极言死伤之众,战况之惨烈。
而‘橹’为大盾,‘卤’通‘橹’,皆因形近而讹。”
他放下粉笔,总结道:“由此可见,校勘不是钻牛角尖,而是通过缜密方法,还原文字本真,理解古人真意。
这其中趣味,诸位课后可慢慢体会。”
周硕随手又抛出一个新的例子,待他讲完,话音刚刚落下,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尤其是当周硕说出那句“我在多年研习古籍过程中,逐步总结出的校勘工作的四种基本方法”
时,台下的学生们才悚然而惊!
他居然在向我们介绍一种全新的校勘体系方法!
而且是由他个人系统归纳总结的校勘方法!
经过前几天的讨论,学生们对周硕的学术影响已经有了十分深刻的认知。
但是,仍旧没有人想到,周硕会把一个全新的成果,放在新开的课堂上去讲!
这样的系统性的新成果,一定会在学术界引更大的地震!
学生们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就听到周硕说:“刚刚为大家简略的介绍了这四种校勘方法,接下来的课程里,我们将结合《古文尚书》,带大家进行实践操作,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的掌握这校勘四法。”
学生们闻言心中一苦,本来好好的理论课突然就变成了实践课,难度大增就算了,作业量肯定也会增加。
心中还没有叫完苦,学生们就又听到周硕说:“所以咱们上课暂时用不着带课本,带笔记本和笔就已经足够用。”
“期末考试的时候,课本上的内容也未必会考。
但我讲的关于校勘四法的知识,是肯定要考的。”
学生们听到这句话,两眼一黑,心中越的叫苦不迭。
完啦!
全完啦!
要是考课本上的知识,要是考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还能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一番。
但校勘四法,明显是要考实践操作。
别说划重点,就连背都没地方背!
平时要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期末考试还能蒙一蒙。
可这校勘四法,一环扣一环,逻辑严密,不懂就是不懂,根本无从下笔!
要是哪个实操步骤没有学明白,那考试的时候岂不是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教室里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寂静,与方才热烈的掌声形成了鲜明对比。
部分学生依旧愁眉苦脸的担忧着如何应付期末考,甚至有人已经感觉到了生无可恋。
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已经完全沉浸在了校勘四法的新世界里。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对新知识的对新知识的渴求与探索的兴奋,仿佛探险家现了藏宝图的关键碎片。
就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微妙情绪中,下课铃声响起,周硕收起讲义,对学生们说: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同学们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去读一读相关的古籍,尝试实践一下我们的校勘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