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了郢城。负责镇守郢城的侯景守军现在也全无斗志,挡不住荆州大军的猛烈进攻,很快外城就被攻破,宋子仙带着部队退守到内城负隅顽抗。王僧辩拿出当初打长沙的气势,在内城四面堆起土山,开始日夜猛攻。
宋子仙强勉强支撑了三天,最后实在顶不住了,窘迫无奈之下,他派人去跟王僧辩谈判,主动请求让出郢城,条件是开个口子放自己回建康。
王僧辩表示同意,他不仅下令停止进攻,放开郢城北门外的包围,还热心地送给宋子仙准备了一百多艘船。
宋子仙高兴坏了,他生怕王僧辩反悔,赶紧从城防岗位上把人撤下来,全员上阵往船上搬粮草物质,只求早点搬完早点儿走。
一通忙活之后,总算把东西都搬得差不多了。就在宋子仙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长江水面上出现了大批战船,正在快速向他逼近。
宋子仙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突然又听到身后战鼓喧天,一回头,身后郢城城头上已经竖起了荆州的大旗。原来杜龛趁着无人防守的时候,带着一千多人从城墙垛口攀爬而入,占领了郢城。
宋子仙这才意识到自己被王僧辩给耍了。眼看着后路已断,他只能指挥船队拼死往外冲,可惜为时已晚,荆州大军四面合围,很快就把郢城守军尽数歼灭,宋子仙和丁和被活捉之后押送江陵。
萧绎本以为打下郢城就能救下自己的儿子萧方诸,结果审问之后才知道萧方诸被侯景带回了建康。他大失所望,一气之下把宋子仙和丁和都给砍了,命令王僧辩继续进军,不灭了侯景不要回来。
王僧辩不敢耽搁,带领大军继续顺江东下,一举占领湓城,直逼江州治所寻阳。
现在拦在他前面的有三股势力,分别是驻扎在寻阳的范希荣、驻扎在晋熙的任延和,以及不久前刚从鄱阳跑回来的于庆。
于庆本来是想退回到豫章的,没想到镇守豫章的侯瑱眼看着侯景失势,又决定倒戈投靠萧绎了,把城门一关不让于庆进来。于庆没有办法,只好暂时入驻到郭默城(今江西省九江市东北,东晋将领郭默所建)。
王僧辩没有继续进军,因为他也遇到了麻烦:荆州军的军粮快见底了。
现在已经进入七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各处粮草都非常紧缺,后方也很难再提供支援,长江沿岸更是就被侯景收刮了好几遍,基本找不到余粮。搞不好他们得在这里等到秋收之后新一轮粮食下来,才能再次开展攻势,但那样至少要再耽搁一个月,肯定会违逆萧绎快速推进的命令。王僧辩摸着腿上的剑伤,心中不寒而栗。
就在王僧辩发愁的时候,突然得到一个好消息:有一支部队主动给他送过来三十万石粮食。
这支部队来自岭南,领军主将是西江都护陈霸先。
陈霸先其实早在去年年初就出兵北上了,但他路上遇到的麻烦实在太多,所以一直折腾到现在,部队才到达西昌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现在于庆撤退到郭默城,豫章的侯瑱又归附了萧绎,西昌和湓城之间已经没有了阻碍,陈霸先得知王僧辩缺粮,这才特意安排人先把救命粮草送过来。
由于陈霸先在后面的故事中相当重要,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经历。
陈霸先跟侯景同岁,今年四十九。他的祖上是颍川人,西晋永嘉之乱(公元前311年)时南迁到扬州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当时南朝世族当道,陈氏因为出身太低,数代都只做过微末小官,陈霸先起初也只当过里司(村委会干部)和油库吏,直到他在新喻侯萧映(萧衍的侄子)手下做传令官的时候,因为做事认真被萧映看重。后来萧映担任广州刺史,就把陈霸先也带了过去,任命为中直兵参军。
当时岭南一带遍地都是蛮族土着,叛乱此起彼伏。陈霸先的军事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因为屡次平叛有功,被晋升为西江都护兼高要郡太守。后来交州的豪族李贲(越南历史上的李南帝)造反,南梁部队在平叛过程中出现分歧,引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