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旬,刚刚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的中央红军到达这里,前进的路线已别无选择,只有强行突破腊子口,才能打开唯一的北上通道。
1935年9月16日傍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刚靠近腊子口木桥,国民党碉堡里的重机枪就吐出火舌。
五次冲锋下来,木桥桥头堆满红军士兵的尸体,鲁大昌甚至嚣张用绳子把成捆的手榴弹吊下悬崖峭壁,在峭壁上炸出数米深的弹坑。
正当红1军团第4团黄团长准备第六次冲锋时,一个瘦小的身影挤到黄团长面前:“报告团长,我能爬上去。”
这个外号名叫‘云贵川’的苗族士兵,参军前是湘西深山里的采药人,他掏出铁钩缠牢竹竿一头,再用多条绑腿布接成百米长的布绳,在傍晚月光下,像一只峭壁猿猴,麻利攀上湿滑的绝壁。
“这里悬崖峭壁连山羊都站不住脚!他竟然爬上去了”第4团敢死队战士们赞扬‘云贵川’。
当‘云贵川’把长绳系在悬崖顶松树上时,桥头激战正酣。
敢死队顺着百米长的布绳依次攀爬上碉堡上方的绝壁。
绝壁上,背着成捆手榴弹的敢死队员把木柄手榴弹像雨点般扔进碉堡射击孔内。鲁大昌做梦也没想到,红军会从他眼皮底下冒出来。
红4团正面强攻和迂回突袭部队同时发起攻击,一举攻克腊子口并歼灭了国民党守军。国民党残部撤向第二隘口,企图利用天然屏障继续阻击,红四团乘胜追击,一举击溃敌纵深守军,取得了腊子口之战的胜利。
中央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腊子口。
1935年9月18日,中央红军乘胜占领了东北方向数十里的哈达铺。
9月22日,中央红军在哈达铺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
哈达铺是一座商贸发达的繁华小镇,镇内一条三里多长的街道,就有大大小小的商铺二百多家。这里盛产当归、大黄、红芪等多种药材,自古就是药材“旱码头”。来自山西、四川、陕西等地的药材商号都在这里落户经商。
这里物产丰富,价格低廉,当地100多斤重的肥猪,只需5块大洋,一块大洋可以买五只大母鸡,油盐酱醋也非常便宜。
哈达铺地区暂时也没有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心理负担大大减轻。
长途跋涉忍饥挨饿,吃草根啃树皮的红军们在哈达铺充分补给修整,恢复体力。
红军的一个侦察连在哈达铺的邮政代办所找到了大量七、八月份的《民国日报》、《晋阳日报》、《大公报》等国民党的报纸。
战士们把这些报纸交给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们阅读,主要领导从一张《大公报》报纸上发现:***们率领的红第二十六军是有近万名战士的部队,在陕北建立的苏区根据地竟然有8个县的面积,还有10余县正在加入苏维埃政权,接近二十三个县。
中央红军领导们又翻阅大量报纸和询问陕北地区过来的商贾,最后确定:陕北黄土高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