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中央红军领导们审时度势,尊重事实,决定躲开国民党和川军的优势兵力,穿过松潘草地,北上去陕甘宁边区求生。
红军第四方面军拥有8万身经百战的士兵,其领导张国焘认为川军战斗力较差,决定在松潘地区硬碰川军,再去攻取成都,最终落脚四川。
但老蒋嫡系胡宗南在川藏边区松潘已经集结20个师国民党中央军,以逸待劳,而且有大量川军在后面替补。
松潘战役被所有会师的红军将领们否决,但张国焘主张红军集体南下,与北上陕甘宁相背驰。
事不宜迟,等薛岳的追兵赶到松潘地区与胡宗南前后夹击,10万红军插翅难飞。
中央红军决定冒险穿过广阔的松潘草地,坚持北上陕甘宁。
张国焘坚持率领8万红军第四方面军南下。
红军两大主力在川藏边区懋功分道扬镳。
1935年8月21日,中央红军离开毛儿盖,开始向北方的松潘草地前进。
夹金雪山虽寒冷崎岖,但只用一二天就翻越,中央红军在当地藏民口中打听到穿过松潘草地最少需要七天。
进入松潘草地之前,最关键的是筹粮,川藏边区地处高原,土地贫瘠,种植耐寒耐旱的青稞,当时是8月份,青稞尚未成熟,且产量也难以支撑2万多人部队。
又要赶紧行动甩脱胡宗南军队,时间紧迫,中央红军只筹集到少量的粮食,就匆忙进入松潘草地。
中央红军刚进入茫茫无边的草地,大自然的情景就触目惊心,除了广阔,就是恐怖,在草丛上面笼罩阴森弥漫的浓雾,很难辨识方向。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积水呈现瘀黑色,散发出阵阵腐臭气味。
松潘草地仿佛就是一片千里沼泽,根本找不到行走道路,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淹没脖子,眼前明明看上是一块硬地,一脚踩下,就深陷泥潭,众人合力帮忙拉出,很耽误时间和消耗体力,陷死累死不少士兵。
红军先锋队员踩着草墩一步步提前用竹竿探索前进,越是往草地中心走,越困难恐慌。时而刮风下雨,忽然漫天大雪,又冰雹打脸,衣服被雨水打湿,只能靠人体体温烘干。
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刺骨,日夜温差大,虽是8月份,却像12月寒冬,战士们只能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
沼泽草地里没有清水,燃料干木柴也极少,红军只能喝带草味的苦水,纷纷中毒。经过三四天的行军,粮食吃光,红军战士们只好沿路挖野菜充饥,剥树皮吃,有时咀嚼草根,甚至把皮带和马鞍皮革煮烂吃掉,饿死不计其数。
沼泽地人陷马翻,寒冷,粮食短缺,缺盐缺油,饮用水中毒,湿气重,伤员缺药容易感染病死。
沼泽地中隐藏大量的毒物和病菌,中央红军本来就缺乏食物营养,个个骨瘦如柴,身体免疫抵抗力极差,新伤的战士,伤口沾水都会发生皮肤溃疡,伤势轻一点,直接用未消毒的刀子把溃烂皮肉割掉。伤势严重的,就需要截肢,截肢者多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