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
这项计划本就是李显穆所想,自然最是清楚,他清清楚楚给太皇太后讲解了这件事的首尾,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太皇太后越听神情越放松。
听起来,似乎没有她想象中艰难,也没有她想象中的,会遇到那么多问题,引起那么多震荡。
这并不是一件真正会遍及天下的变法,触动无数人,而仅仅是一项京城官员的官职制度调整,只是这次的调整范围比较大,或者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
但真正触动最大的只是那些高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变化,况且这次的改制,只在文官这边,只要不动勋贵、武将,那实际上就引不出什么大乱子来。
张太皇太后还没有意识到,她已经开始自己找这项政策的优点。
这实际上已然陷入“破窗理论”之中,她本来是一点大改变都不愿意接受,但面对可能出现的李显穆贬斥出京、以及内阁权,影响顾命四大臣的现实。
她还是更愿意接受这项“并不太大”的改制。
待李显穆完,张太皇太后沉吟了几息,“如今听起来,这项政策的确是有实行的必要,我这里便同意了,也不必经过廷议,以免夜长梦多,稍后会有旨意送到内阁去。
显穆,这件事是内阁挑起来的,便由内阁办好,先帝留下了顾命四大臣,是大明社稷的安定平和,你可不要辜负了先帝的期望,以失天下之望。”
“微臣谨记!”
二人算是达成了一个协定,张太皇太后希望李显穆速战速决,不要拖着导致朝廷动荡,李显穆则等来了张太皇太后对这件事的放权。
二人都很满意对方的态度。
尤其是李显穆,心头一直紧绷的弦彻底放松下来,今日的对答虽然简短,但却字字都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这项政策就要胎死腹中,那对内阁来,可是大大的不利。
如今总算是功成,将太皇太后服,那接下来太皇太后这里,就只剩下最终的拆分汇报总结。
李显穆恭敬缓缓离开殿中。
张太皇太后一路目送着李显穆离开,待李显穆身影彻底消失后,才发觉自己额头有汗发出。
她心中更是庆幸自己没有垂帘听政,否则她如何能日日经受这样的大事,怪不得宣德后期,皇帝将一应政事都委托给内阁、交给李显穆,甚至被前朝批评有了怠政的迹象。
实在是有能臣在内阁,根本不需要事事亲自去关注,有大事的话,内阁自然会汇报。
“内阁必须要抬举起来,这是如今大明政务运转的核心。”张太皇太后心中有了这样的明悟。
李显穆离开华盖殿后,凉风一吹,顿时发觉自己背后早已被汗浸透,今日可真是惊险,虽然没有生命上的风险,可若是政策被否决,那可当真是又要浪费不知多少年的时间。
一步差、步步差!
幸好他急中生智,利用太皇太后对自己和内阁的看重,迅速从这方面打开了缺口。
李显穆心中暗下决心,“这件事必须要干的干净利,一旦拖的时间长,日后再想要做什么事,就不容易了。”
心中想着,匆匆往内阁而去。
是时,炽热的太阳自云中探出,宫中墙瓦上的阴影刹那消散,折射起耀耀金光、灿灿骄红!
————
“拆分六部”、“大部变部”,这是明朝正统初期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
这项政策由内阁大学士所提出,其初衷便是为了将明朝中枢的权力,向内阁集中,进而在事实上,使内阁成为唐宋时期“统率诸部”的宰相机构。
从永乐时期的智囊机构、秘书处,到洪熙年间的“高官问政处”,再到宣德年间拥有“票拟权”的半宰相机构、半秘书处,直到正统年间,再次经过强化的内阁,已然彻底凌驾于诸部之上,成为事实上的半宰相机构——外相。
另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