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在一众人垂头丧气之中下帷幕。
经过这一次大朝会,大明确认了以内阁五大臣为首的体制。
群臣不由自主将目光放在几人身上。
内阁五人,李显穆、杨荣二人自左侧门出奉天殿,杨士奇、杨溥、胡濙三人自右侧出奉天殿。
两扇门实际只隔了一根门框,可却有种泾渭分明之意。
眼见这一幕的朝臣,顿时心中浮出几丝遐想来。
先前所传出的内阁并不和睦,想来不是假的,如今之场景,便是明证。
五人出了殿,皆目不斜视,齐齐往文渊阁而去,徒留下身后眺望的群臣。
一行五人并肩走着,渐渐周围群臣尽皆走散了,文渊阁出现在不远前,李显穆突然开口道:“源洁新进内阁,不若相议一下未来。”
未来?
几人纷纷疑惑的转过头来,便见李显穆脸上挂起了一丝忧虑,“如今内阁可谓是权势深重了,可未来当真是一片坦途吗?
司礼监……”
随着李显穆的讲述,几人脸色都微微凝重起来,对李显穆的判断他们都是相信的。
尤其是杨士奇,他更清楚李显穆这是在提醒他,内阁如今不是高枕无忧,万万不要做出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他略一沉吟,“先帝留下顾命大臣,守住江山便是我等事宜,元辅所言,是重中之重,不知元辅可有什么想法?”
几人着便入了文渊阁的偏堂,一件不太大的屋子,侍从奉上茶后便离去,只剩下几人,李显穆坐在上首,其余四人左右相对而坐。
“单纯的司礼监并不算什么,但若是司礼监能够驱使六部,那就相当可怕了。”
几人神色不变,这是显而易见的。
自古以来,仅仅内廷都是成不了事的,但是一旦能够驱使外朝,那就是大半个皇权。
内阁如今的权势,不也是因为可以用票拟等制度,来驱使外朝吗?
“一旦六部的尚书、侍郎,都察院的御史,以及外省的巡抚、布政使,都投入司礼监门下,内阁权威必然将大大削弱,而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李显穆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其余几人,“你们都该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
杨溥突然出言道:“若是让外界猜测内阁不和呢?他们会不会不投靠司礼监,而是……”
后面的话没有出口,但意思很明显了。
朝廷之中,如今很多反对内阁的人,实际上反对的是李显穆,如今内阁之中本就有另外一个反对李显穆的人,那他们就不必去投靠司礼监了。
杨荣闻言立刻厉声道:“大敌当前,难不成我等内阁大学士,还要内讧不成?
朝野之中诚然有反对元辅者,但更多的难道不是冲着我等顾命四大臣来的吗?
我等顾命四大臣皆在内阁三十余年,操持天下权柄日久,早已是无数官员欲除之而后快的角色,尤其是那些二三品的官员,皆被内阁压制多年,心中愤懑,岂是元辅一人所为!”
杨溥脾气比较好,对杨荣的态度倒也没太大反应,“子荣莫要如此生气,吾不过是商议一番而已。”
最终还是方才加入内阁的胡濙出言道:“子荣的有道理,六部权重、都察院超然,十九省巡抚,皆是封疆。
本来都该直达天子,可如今事事都要经过内阁,二三品的高官,都很不满。
他们是最希望裁撤内阁的。
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司礼监之所以会掌握批红权,就是因为内阁票拟的出现,皇帝为了制衡才让宦官掌握大权。
所以他们更加反对内阁,认为裁撤内阁,就能同时裁撤司礼监。”
前面的事,内阁众人都知道,但后面的法,就连李显穆都是第一次听,众人顿时有些绷不住,这都是什么神人。
杨士奇都忍不住开口道:“元辅可有什么想法,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