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崇祯帝问:“袁爱卿认为,辽东兵事何时能够平定?”
袁崇焕一点也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如果辽东的战事由臣全权负责,臣有把握,在五年内为陛下肃清边患。”
崇祯闻言言心喜:“如果朕把辽东全权力交负爱卿,爱卿真有把握,五年平辽?”
袁崇焕一听皇帝这口气,就是把自己的话当真了,心里暗叫一声不好,开始为自己的大话找补。
“陛下,边臣效命,动忧掣肘。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措饷、言路持论,皆与边臣尽相呼应,始可成功。”
崇祯说得有理:“爱卿说的很有道理。”
袁崇焕见皇帝相信了自己的话,又开始为自己的言语打补丁,希望能够打消皇帝的幻想。
“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之说。
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
何以任而勿贰,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
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
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
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
在袁崇焕的激情描述之中,崇祯帝心花怒放,当场表示:“袁爱卿,朕信你,只要爱卿要求的条件,朕都满足你。
多头独自为政,不便于管理,那就撤了登州巡抚,蓟辽巡抚,天津巡抚。
朕任命你为辽东总督,兼右副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镇守宁远。
蓟辽、登莱、天津,宁远所有军械钱粮,全由爱卿统一调配。”
就在大家一片祥和的声音中,一个人出列对皇帝一礼:“陛下,臣有奏。”
小皇帝一看,是户部尚书毕自严,皇帝抬手示意:“准奏。”
毕自严奏到:“五年平辽是大事,可国床空虚,辽东军饷难以保障。”
一听缺钱,崇祯皇帝一个头两个大,眼睛环视左右:“众位爱卿可有解决之法?”
内阁大臣张瑞图出到奏到:“陛下,臣认为,户部即没有钱粮,自当全国增收练饷,以解燃眉之急。”
崇祯不知道如何决断,又环顾左右:“众卿以为如何?”
朝堂上左右两班禽兽纷纷出列,恭敬一礼:“臣附议。”
众禽兽都同意增加练饷,小皇帝觉得这一个决定应该是没错的。
为了配合袁督师五年平辽大业,保障辽东军饷充足,仁慈的祟祯小皇帝,疼苦的叹息一声:“为了五年平辽的大计,只能再苦一苦大明的百姓了。
不过只是苦五年,五年,五年而已。百姓们在咬咬牙,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大明的百姓,正顶着高照的艳阳,在田间地头寻觅可以充饥的野菜野草。
晴天忽然一个霹雳,练饷横空出世,这一下,辛苦采挖的野菜都不够上税了。
袁崇焕从皇宫里走出的时候,那是两袖都闪着金风,看上去意气风发。
明朝历史上管辖面积最宽,军政权力最大的辽东总督师就这样产生了。
然而,在风光的后面,袁崇焕心里是怎么想的,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