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的助教办公室里,艾拉和其他几位学员助理正围坐在一起,兴奋地复盘这三天的课程。办公桌上散落着厚厚的笔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收获满满”的笑容。
“你们还记得罗伯特·汉森教授讲的‘战略沟通三层次模型’吗?”艾拉率先开口,手里拿着自己的笔记,“之前我在摩根实习时,部门经理每次传达总部战略,都只是发一封邮件,从来没有解释‘战略与我们的关系’,导致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那些工作。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有效的沟通能让员工从‘被动执行’变成‘主动参与’。”
“我印象最深的是埃弗拉·陈教授的‘战略风险识别矩阵’。”另一位负责协助范伯登的助理莉莉说道,“之前我以为风险管控就是‘避免所有风险’,但教授说‘低概率低影响风险可以接受’,这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比如我们之前做项目时,为了避免‘打印机故障’这种小风险,特意买了三台备用打印机,现在看来,这其实是资源浪费。”
“还有伊丽莎白·戴维斯教授讲的‘核心能力评估’,”负责协助迈克尔的助理汤姆补充道,“她举的微软例子让我明白,核心能力不是‘拥有多少资源’,而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事情’。比如微软的核心能力是‘操作系统和云计算技术’,而不是‘手机硬件’,所以放弃手机业务、聚焦核心能力,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自己的学习感悟。对这些助理来说,这三天的课程不仅是“旁听”,更是一场“改变认知的学习盛宴”——他们是哈佛商学院的在读学生,未来想进入投行、咨询公司或跨国企业工作,而这些来自顶级教授的战略思维、来自企业高管的实战案例,将成为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你们说,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听到这样的课程吗?”莉莉突然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舍。
艾拉看着桌上的笔记,眼神坚定:“或许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但我们可以把这次学到的思维方法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比如以后做项目时,先分析行业结构和竞争态势,再评估核心能力,最后制定风险管控方案——用战略思维做执行,肯定能做得更好。”
其他助理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他们知道,这几周的助理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让他们从“关注细节执行”的普通职场人,向“具备战略思维”的未来管理者迈进。
1月13日清晨,唐·本杰明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哈佛校园返回洛杉矶。艾拉特意来送他,手里拿着一份整理好的“战略课程笔记精华”,上面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了重点内容和案例分析。
“唐先生,这是我整理的笔记,希望能帮你回顾课程内容。”艾拉将笔记递过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舍,“最近的相处很愉快,从你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和‘战略思考’的东西。”
唐·本杰明接过笔记,指尖触到纸张上细腻的笔迹,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艾拉。你的专业和认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未来你想进入企业工作,贞观集团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艾拉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用力点头:“谢谢唐先生,我一定会努力,争取未来能有机会加入贞观集团!”
登上银色G700私人飞机时,唐·本杰明打开了艾拉整理的笔记。阳光透过舷窗洒在纸上,那些关于“动态战略制定”“战略沟通与对齐”“风险管控与调整”的文字,仿佛变成了贞观集团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
他拿出手机,给安德烈发了一条信息:“明天召开集团管理层会议,重点讨论‘2021年战略优化方案’,结合哈佛课程学到的方法,调整各业务板块的战略目标和执行路径。”
飞机缓缓升空,哈佛校园逐渐变成了地面上的一个小点。唐·本杰明看着窗外的云层,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贞观集团未来还会面临各种挑战,但只要掌握了“动态环境下的战略思维”,团结核心团队,就一定能在全球竞争中找到致胜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