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出租车司机大多依赖Caree谋生,担心收购后会被裁员,所以联合起来抗议,给政府施加了很大压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我是CEO,会提前跟司机协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承诺收购后不裁员,还会增加司机补贴。同时,跟当地政府承诺‘将部分数据中心设在中东’,解决数据安全顾虑。这样既安抚了利益相关者,也能提高审批通过率。”
佐藤眼睛一亮,忍不住点头:“这个角度很好!在日本,企业并购时很看重‘员工稳定性’,如果忽略员工诉求,很容易引发罢工。Uber确实在‘利益相关者’这块做得太粗糙了。”
索菲亚也笑着补充:“没错,消费品行业并购也一样,比如欧莱雅收购美宝莲时,特意保留了美宝莲的员工团队,还在纽约设立了独立的运营中心,就是为了稳定军心。”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依次上台分享。迈克尔所在的小组分析的是“惠普收购康柏案”,他提出“并购前应做‘文化兼容性测试’,如果文化差异超过30%,就该放弃收购”;范伯登的小组则复盘了“壳牌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案”,认为“估值时应考虑能源价格波动风险,当时壳牌就是低估了油价下跌的影响,导致后续盈利不及预期”。
詹姆斯·柯林斯教授认真听着每个小组的分享,时不时点头记录。轮到唐·本杰明小组时,当听到“利益相关者沟通”和“数据本地化承诺”时,他忍不住打断:“唐先生,你提到的‘数据中心本地化’,在实际操作中会增加多少成本?如果成本过高,该如何平衡?”
唐·本杰明早有准备,立刻回应:“根据数据以及调研,在中东设立小型数据中心的成本约为5000万美元,占收购总价的1.6%。但这笔投入能换来政府信任,避免31亿美元的收购流产,从长期来看是值得的。而且,数据中心本地化还能提高服务响应速度,间接提升用户满意度。”
詹姆斯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很好,你不仅考虑了战略,还算了成本账——这就是CEO该有的思维。很多管理者做决策时只看‘该不该做’,却忽略了‘能不能承担成本’,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1月6日的课程则聚焦“敌意收购的防御策略”。埃弗拉·陈教授以“2018年博通敌意收购高通案”为例,讲解了“毒丸计划”“白衣骑士”“金色降落伞”等防御手段。她还现场模拟了“敌意收购场景”——让迈克尔扮演“敌意收购方CEO”,唐·本杰明扮演“目标公司CEO”,其他学员则扮演“董事会成员”,要求唐·本杰明在30分钟内提出防御方案。
“唐先生,博通已经持有高通15%的股份,还提出以每股82美元的价格收购剩余股份,你该怎么应对?”迈克尔刻意模仿着资本大鳄的语气,眼神锐利地盯着唐·本杰明。
唐·本杰明没有慌乱,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启动‘毒丸计划’,向现有股东发行优先股,让博通的收购成本增加20%;第二步,寻找‘白衣骑士’,比如英特尔或三星,承诺向他们转让部分5G技术专利,换取他们以更高价格收购高通部分股权;第三步,向美国政府申诉,强调‘高通的5G技术关系国家安全’,阻止博通的收购——毕竟博通的总部在新加坡,美国政府肯定会关注技术外流风险。”
“但‘毒丸计划’会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董事会能同意吗?”罗伯特扮演的“董事”立刻提出质疑。
“所以需要跟股东沟通,说明‘博通的收购价低估了高通的5G技术价值’。”唐·本杰明回应道,“高通当时的5G专利估值至少100亿美元,而博通的收购价没有充分体现这部分价值。只要让股东看到长期利益,他们会支持防御方案的。”
埃弗拉·陈教授看着白板上的方案,满意地点点头:“唐先生的方案很全面,既考虑了财务手段,也利用了政策因素。在敌意收购中,‘政策牌’往往比‘财务牌’更有效,尤其是涉及核心技术的企业。”
三天的课程下来,唐·本杰明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