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正在给家人打电话,声音带着哽咽:“妈,我没事,你别担心,维和部队很快就会来救我们了……家里的房贷我已经提前存到卡里了,你记得按时还……”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就忍不住颤抖,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到家人身边,只能提前交代好身后事。
唐·本杰明一行人走到电梯口,等待电梯。电梯门打开时,里面挤满了人,一名抱着婴儿的非洲妇女被挤在角落,婴儿因为缺氧,不停地哭闹着。妇女一边拍着婴儿的背,一边焦急地说:“别挤了,别挤了,我的孩子快喘不过气了!”可没有人理会她,大家都想尽快回到房间,远离酒店大堂的混乱。
唐·本杰明让汤姆和杰森帮忙,把妇女从电梯里扶出来,让她先乘坐下一班电梯。妇女感激地看着唐·本杰明,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你,好心人!”她怀里的婴儿似乎感受到了安全感,渐渐停止了哭闹,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唐·本杰明——那眼神清澈得像一汪泉水,却又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懵懂与不安。
到了房间,唐·本杰明坐在窗边,看着酒店楼下的难民。楼下的广场上,几名联合国维和士兵正在给难民分发食物和水,可食物和水太少了,根本不够分。难民们为了争抢一份面包,甚至大打出手,一名老人被推倒在地,手里的面包掉在地上,立刻被其他人抢走。老人趴在地上,无助地哭泣着,嘴里不断念叨着:“我的面包,我的面包……”
唐·本杰明拿出手机,翻看着之前拍摄的蒙罗维亚港的照片——照片上的港口繁华热闹,船只来来往往,岸边的商铺里摆满了商品,人们脸上带着笑容,享受着和平的生活。可现在,那里恐怕已经被战火笼罩,变成了一片废墟。他想起自己来利比里亚的初衷——考察蒙罗维亚港的项目,想要在这里开拓贞观的海外市场,可现在,别说考察项目了,连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成问题。
“本来还想在非洲开拓出一片天地,现在倒好,差点把自己的命都留在这里。”唐·本杰明自嘲地笑了笑,把手机收了起来。
杰瑞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水:“老板,别太担心,霍克和艾斯肯定会想办法安排我们离开的。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养好精神,应对接下来的突发情况。”
唐·本杰明接过水杯,点了点头。他知道,杰瑞说的是对的——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他必须保持冷静,才能带领大家安全离开利比里亚。
傍晚时分,酒店突然停电了。整个酒店陷入一片黑暗,尖叫声和哭喊声此起彼伏。唐·本杰明让汤姆和杰森拿出随身携带的手电筒,照亮房间。他走到窗边,看到酒店楼下的广场上,有人点燃了篝火,难民们围着篝火坐着,互相取暖,互相安慰。篝火的光芒照亮了他们疲惫的脸庞,却照不亮他们心中的绝望。
“老板,我们今晚要不要轮流守夜?”罗伊走到唐·本杰明身边,轻声说,“现在酒店里鱼龙混杂,万一有人趁乱抢劫,我们也好有个防备。”
“好,”唐·本杰明点头,“我们五个人轮流守夜,每个人守两个小时,确保大家的安全。另外,我们找些防身的武器准备,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以防万一。”
罗伊点了点头,转身去准备武器。唐·本杰明看着窗外的篝火,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自己在美国的家,想起了止水小队的队员们——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到美国,能不能再见到他们。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为了自己,为了身边的人,他必须坚持下去,找到离开利比里亚的方法。
晚上8点,唐·本杰明正在房间里休息,卫星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他拿起电话,看到来电显示是霍克,立刻按下了接听键。
“老板!你们现在在哪里?情况紧急!”霍克的声音断断续续,还夹杂着电流声,“我已经联系上了在阿克拉的队员,他们说你们把伤员都送到了阿克拉,但是,反叛军的人已经发表了宣言,他们不会对抗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人,但会在明天早上发动袭击,占领蒙罗维亚市区和机场!你们必须尽快离开和平饭店,往科特迪瓦方向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