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谷口,纵马向前视之,正是司马懿。
延大喝言: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
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
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追之,令司马师在左,司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齐攻杀将来。
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
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
懿言: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
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
懿心疑,谓二子言: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
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火势冲天。
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言:懿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
正哭之间,忽然骤雨倾盆(传言:以上方谷地形便可知:其区域极易形成暴雨天气。枉诸葛亮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如此常识都不知晓,也有人说是因为诸葛亮急于取胜而忽视了此等常识!)。
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司马懿大喜言: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杀来接应。
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
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司马懿等引兵杀到,蜀兵退去。
懿烧断浮桥,据住北岸。
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
诸葛亮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
大雨,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
诸葛亮叹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四、做法续命
司马懿在渭北寨内传令:渭南寨栅,今已失了,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
众将听令,据守不出。
郭淮入告言:近日诸葛亮引兵巡哨,必将择地安营。
懿言:诸葛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懿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
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
司马懿言:大魏皇帝之洪福也!遂令诸将:坚守勿出,亮久必自变。
诸葛亮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
诸葛亮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
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
懿拆视其书,略言: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言:诸葛亮视懿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心怒面笑,更胜喜怒不形于色一筹!)。
懿问:诸葛亮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
使者言:亮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传言:诸葛亮不懂得放权,事事过问,以致活活累死!)。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民以食为天!难怪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问!传言:项羽选拔兵士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饭量——只有吃得多,力气才大。)
懿顾谓诸将言:诸葛亮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诸葛亮,具言: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