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
懿言:懿奉旨坚守,不可轻动。
报魏延将着元帅前日所失金盔,前来骂战,众将忿怒,俱欲出战。
懿笑言: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坚守为上。诸将依令不出,魏延辱骂良久方回。
诸葛亮见司马懿不肯出战,乃密令马岱造成木栅,营中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
置备停当,诸葛亮附耳嘱之:可将葫芦谷后路塞断,暗伏兵于谷中,若司马懿追到,任懿入谷,便将地雷干柴一齐放起火来。
又令军士昼举七星号带于谷口,夜设七盏明灯于山上,以为暗号,马岱受计引兵而去。
诸葛亮又唤魏延分付:延可引五百兵去魏寨讨战,务要诱司马懿出战,不可取胜,只可诈败,懿必追赶,延却望七星旗处而入,若是夜间,则望七盏灯处而走。只要引得司马懿入葫芦谷内,亮自有擒之之计。
魏延受计,引兵而去。
诸葛亮又唤高翔分付:翔将木牛流马或二三十为一群,或四五十为一群,各装米粮,于山路往来行走,如魏兵抢去,便是翔之功。
高翔领计,驱驾木牛流马去了。
诸葛亮将祁山兵一一调去,只推屯田分付:如别兵来战,只许诈败,若司马懿自来,方并力只攻渭南,断懿归路。
诸葛亮分拨已毕,自引一军近上方谷下营。
三、天意难违
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入寨告司马懿言:今蜀兵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
懿言:此必又是诸葛亮之计。
二人言:惠兄弟二人,当奋力决一死战,以报国恩。
懿言:惠二人可分头出战。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讫,懿坐待回音。
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分兵两路,忽见蜀兵驱木牛流马而来,二人一齐杀将过去,蜀兵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尽被魏兵抢获,解送司马懿营中。
次日又劫掳得人马百余,亦解赴大寨。
懿将解到蜀兵,诘审虚实。
蜀兵告言:诸葛亮只料懿坚守不出,尽命蜀兵四散屯田,以为久计,不想却被擒获。
懿即将蜀兵尽皆放回,夏侯和问:何不杀之?
懿言:量此小卒,杀之无益。放归本寨,令说魏将宽厚仁慈,释蜀战心(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俱当善遣之,仍重赏有功将吏,诸将皆听令而去。
诸葛亮令高翔佯作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夏侯惠等,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
司马懿见蜀兵屡败,心中欢喜。
一日,又擒到蜀兵数十人,懿唤至帐下问:诸葛亮今在何处?
众告言: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
懿备细问了,即将众人放去;乃唤诸将分付:诸葛亮在上方谷安营,诸将于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懿自引兵来接应。
众将领命,各各准备出战。
司马师问:懿何故反欲攻亮后?
懿言:祁山乃蜀人之根本,若见懿兵攻之,各营必尽来救;懿却取上方谷烧亮粮草,使亮首尾不接:必大败也。
司马师拜服。
懿即发兵起行,令张虎、乐綝各引五千兵,在后救应。
诸葛亮正在山上,望见魏兵队伍纷纷,前后顾盼,料必来取祁山大寨,乃密传令众将:若司马懿自来,众将便往劫魏寨,夺了渭南。
众将各各听令。
魏兵皆奔祁山寨来,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虚作救应之势。
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引二子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