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有天下午我带着绿豆汤去小广场,却没看到刘阿姨的冰棍车。我心里有点慌,喊了声 “刘阿姨”,没人应。就在我准备走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轻轻的声音:“姑娘,我要走了,谢谢你这些天陪我。小丢长大了,记得告诉他,以前有个刘奶奶,想给他做绿豆冰棍。”
我抬头,只见梧桐树下飘着一片绿豆叶,慢慢落在我手里 —— 那是刘阿姨常用来包冰棍的叶子。我知道,她走了,带着没卖完的冰棍的执念,也带着这些天的温暖,走了。
后来每年夏天,我都会给小丢做绿豆冰棍,告诉他:“这是刘奶奶教妈妈做的,以前妈妈小时候,刘奶奶推着冰棍车,在寥廓路上喊‘冰棍 —— 绿豆冰棍 ——’,可好吃了。” 小丢总会问 “刘奶奶在哪儿”,我就指着寥廓路的方向,说 “她在看着我们吃冰棍呢”。
第十三章 照相馆的 “怀旧鬼”:2021 年的深秋
2021 年我 29 岁,小丢 3 岁了,会说很多话,也会跑会跳。那年寥廓路中段在翻新老建筑,其中就包括以前的 “大头贴照相馆”—— 那家照相馆是我和晓雅初中时的秘密基地,老板赵叔叔是个爱穿花衬衫的年轻人,总帮我们选最可爱的边框,还会用拍立得给我们拍合照,说 “留着做纪念”。
晓雅说,赵叔叔在 2010 年的时候,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当时他才 30 岁,照相馆也跟着关了门,后来改成了奶茶店。
那年十月的一个周末,我带着小丢去翻新后的老建筑区玩 —— 很多老店铺的招牌都保留了下来,只是里面改成了新的业态。走到以前的大头贴照相馆门口时,我停下脚步,指着门上 “大头贴照相馆” 的旧招牌,跟小丢说:“妈妈以前就在这儿拍照片,和妈妈的好朋友一起,拍出来的照片可可爱了。”
“妈妈,什么是大头贴呀?” 小丢歪着头问。
我刚想解释,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头贴就是把脸拍得大大的,能贴在课本上、文具盒上的照片呀。”
我回头,只见一个穿花衬衫的年轻人站在奶茶店门口,手里拿着个拍立得,笑得跟我记忆里的赵叔叔一模一样。他的身影有点透明,能看到奶茶店里的顾客,花衬衫也飘乎乎的,像被风吹着。
“赵叔叔?” 我试探着喊了一声。
他点点头,举了举手里的拍立得:“好久不见啊,丢丢,你都长这么大了,还带了个小娃娃。” 他蹲下来,想摸小丢的头,手却穿了过去,“唉,还是老样子,碰不到。”
小丢一点都不怕,反而好奇地盯着他手里的拍立得:“叔叔,这个是什么呀?能拍照吗?”
“能啊,” 赵叔叔笑着说,举起拍立得对着小丢,“咔嚓” 按了下快门,一张照片慢慢从拍立得里出来,飘到小丢手里 —— 照片上的小丢笑得特别开心,背景却是以前的大头贴照相馆,墙上贴满了我和晓雅初中时拍的大头贴。
我惊讶地看着照片,赵叔叔笑着说:“我这拍立得,能拍出以前的样子。我去世后,总惦记着照相馆里的照片,不知道你们还留着没,就想着回来看看。”
“留着呢!” 我赶紧说,“我和晓雅的合照,我都放在相册里,现在还能看到。晓雅去年也回曲靖了,我们还常说起您,说您拍的大头贴最好看。”
他眼睛一亮,拍立得又 “咔嚓” 响了一声,这次拍的是我和小丢 —— 背景是初中时的我和晓雅,正对着镜头挤眉弄眼,手里举着刚拍好的大头贴。“真好,你们还记着我。” 他的声音有点哽咽,“我以前总说,要把照相馆开一辈子,给寥廓路的年轻人拍更多照片,结果……”
“赵叔叔,您看,” 我掏出手机,打开相册,里面存着我和晓雅初中时拍的大头贴,“这些都是您拍的,您看这张,我和晓雅戴着兔子耳朵,还有这张,我们比着剪刀手,都是您帮我们选的边框。”
他凑过来看,虽然碰不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