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却不愿降卫。主要是他们在大清混得风生水起,李栖鹏的大哥李栖凤此时官居两广总督高位,二哥李栖凰、三哥李栖鸿、四哥李栖鹍、七弟李栖鸣、八弟李栖鷫、九弟李栖鸾皆在清朝为官。因为老李家出人才,顺治帝还特赐了块“两河巨室”匾给李氏。皇恩浩荡,自然要为大清效死。二李奉川陕总督李国英之命,在靖虏卫编练了四千新兵,可靖虏卫真正堪战的仅有李氏先前的一千河西绿营老兵。如何敌得过三万卫军虎狼仅一日,卫军便攻破靖虏卫城,斩杀二李。
得意洋洋的阿拉坦仓下令砍下二李的头颅传送宁夏中卫、平凉府,希望能不战而胜。有些效果,清河州副将萧鸣祚献干盐池堡、打剌赤堡归降,他的驻地临洮府河州已为大卫国所占,只能领着六百士兵,驻守这两座军堡。堂堂副将只能管六百兵马,心中自然不顺,好在川陕总督李国命其就地编练新兵备战,才又招募了千余人,将麾下兵马扩充到两千。新编的营头刚成军,就收到卫军攻下靖虏卫城、斩杀二李的消息。看着卫军使者趾高气昂的样子,再看着李栖鹏、李栖鸾兄弟那两颗血淋淋的人头,萧鸣祚二话没说便降了。自己手中的军队战力不如二李,二李都不是对手,自己又如何抵挡得住,还是见风使舵,保住小命要紧。他这一投降,等于打开了进入宁夏中卫的南大门。
听说有位副将来降,阿拉坦仓十分高兴,亲自接见。大卫国各省的巡抚多是文官,阿拉坦仓独不同,作为莲大可汗少年时的玩伴,极得信任,大可汗觉得巡抚一职官职低了,对不起跟随自己鞍前马后这么多年的老兄弟,除了让其担正二品巡抚实职位,还挂了个正一品万户长的虚职,爵位也封了二等库车侯,此次命其出征,便含有让其立些战功,好让爵位再动一动的心思。
“末将参见大帅”,一见面萧鸣祚便乖巧地施礼。
阿拉坦仓对他的态度很满意,让他坐下饮茶,客气了几句问道:“萧副将久居陕西,对伪清的军事部署应该清楚。如今我军夺了靖虏卫,往北可攻入宁夏,往东可取平凉府,尔以为本帅该攻先攻何处”
新主子问话,萧鸣祚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坐直身躯回答:“伪清向来以为宁夏乃塞外之地,并不重视,整个宁夏三卫,仅有马池副将李正芳、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宁夏道陈子达部下的七千多兵马驻守,其中唯有李正芳部下三千绿营算是精锐;平凉府则不然,为防贵军进攻,清军在平凉驻有凉州镇总兵毕科的四千镇标、固原游击王宣汉一千五百营兵、固原镇标都司完文元的一千营兵,及各县守兵、汛兵,总兵力超过一万。那毕科是满洲正黄旗,王宣是汉军镶黄旗,完文元是汉军正黄旗,此三人俱是旗人,对伪清十分忠心,麾下兵马战力亦比宁夏强。未将以为应该先易后难,先攻宁夏”。
“先易后难嗯,有道理”,阿拉坦仓颔首赞同。
仿佛是印证他的话,清凉州总兵毕科斩杀了卫军劝降的使者,还号称要为在靖虏卫阵亡的二李复仇。人总是因为有些实力才敢嚣张,阿拉坦仓见状,反不急着打他,而是先挑软柿子捏,命甘肃提督萨比尔做出攻打平凉府的假象,自己率主力北上攻入宁夏中卫,又命熟悉当地地形的萧鸣祚领降军两千带路。
一切如预料般顺利,卫军连克永康、宣和二堡,渡过黄河,拿下宁夏中卫卫城,又拿下镇虏堡、胜金关,将整个宁夏中卫纳入囊中;然后,穿越阿拉善沙漠北上,翻越贺兰山,突然出现在宁夏前卫,一直打到宁夏镇城(银川)。清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宁夏道陈子达见大势已云,怕连累家人,索性一根绳子上了吊,他一死,部下佐官为活命,打开了宁夏镇城的城门。当年李元昊建大夏国(史称西夏),这里曾经是大夏国的国都兴庆府。如此重镇,居然不战而下,阿拉坦仓大喜,狠夸了萧鸣祚一番,封官许愿后命其继续领路,再渡黄河,攻下宁夏后卫。宁夏后卫卫城所在的马池是一个大盐池,因为有盐,所以是宁夏的膏腴之地,清马池副将李正芳舍不得放弃这块宝地,纠集本部三千兵马和千余当地汛地据城顽抗。隆隆的炮声响了三天,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