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话,萧鸣祚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坐直身躯回答:“伪清向来以为宁夏乃塞外之地,并不重视,整个宁夏三卫,仅有马池副将李正芳、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宁夏道陈子达部下的七千多兵马驻守,其中唯有李正芳部下三千绿营算是精锐;平凉府则不然,为防贵军进攻,清军在平凉驻有凉州镇总兵毕科的四千镇标、固原游击王宣汉一千五百营兵、固原镇标都司完文元的一千营兵,及各县守兵、汛兵,总兵力超过一万。那毕科是满洲正黄旗,王宣是汉军镶黄旗,完文元是汉军正黄旗,此三人俱是旗人,对伪清十分忠心,麾下兵马战力亦比宁夏强。未将以为应该先易后难,先攻宁夏”。
“先易后难嗯,有道理”,阿拉坦仓颔首赞同。
仿佛是印证他的话,清凉州总兵毕科斩杀了卫军劝降的使者,还号称要为在靖虏卫阵亡的二李复仇。人总是因为有些实力才敢嚣张,阿拉坦仓见状,反不急着打他,而是先挑软柿子捏,命甘肃提督萨比尔做出攻打平凉府的假象,自己率主力北上攻入宁夏中卫,又命熟悉当地地形的萧鸣祚领降军两千带路。
一切如预料般顺利,卫军连克永康、宣和二堡,渡过黄河,拿下宁夏中卫卫城,又拿下镇虏堡、胜金关,将整个宁夏中卫纳入囊中;然后,穿越阿拉善沙漠北上,翻越贺兰山,突然出现在宁夏前卫,一直打到宁夏镇城(银川)。清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宁夏道陈子达见大势已云,怕连累家人,索性一根绳子上了吊,他一死,部下佐官为活命,打开了宁夏镇城的城门。当年李元昊建大夏国(史称西夏),这里曾经是大夏国的国都兴庆府。如此重镇,居然不战而下,阿拉坦仓大喜,狠夸了萧鸣祚一番,封官许愿后命其继续领路,再渡黄河,攻下宁夏后卫。宁夏后卫卫城所在的马池是一个大盐池,因为有盐,所以是宁夏的膏腴之地,清马池副将李正芳舍不得放弃这块宝地,纠集本部三千兵马和千余当地汛地据城顽抗。隆隆的炮声响了三天,第四天大卫国的鱼竿钓子旗就插上了马池城头,卫军勇士、副都千户长格尔捋图登上城头,一刀便削落了李正芳的脑袋。
第740章 入宁陕先易后难( 上)
已过甲之年的征北大将军脱里是莲大可汗之父诺木达莱时代的老将,做过诺木达莱的库图齐纳尔(主管兀鲁斯首领设营事务)。此次出征,大可汗命他领兵十万从临洮出发,攻取宁夏、陕西、山西。作战经验丰富的他在基本方略上稍做了些修改,自己领兵七万由临洮府治狄道出发,攻入巩昌府,摆出大举东征之势;暗中命万户长兼甘肃巡抚阿拉坦仓、甘肃提督萨比尔诸将领骑兵三万由狄道往北,攻取靖虏卫和宁夏三卫、庆阳府、平凉府。约定两军在巩昌府的秦州会师。卫军此时攻入陕西,时机选得极好。当年清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善于练兵,在陕西尤其是河西一带编练了数万能征善战的绿营兵马,河西兵屡立战功,素有善战之名。可如今孟乔芳病死;河西绿营中的几员虎将张勇、赵良栋、刘芳名等被洪承畴带往贵州;吴三桂、李国翰等南下四川时又带走相当一批精兵强将。剩下的良将,死的死、病的病,倒霉如任珍,还因罪被徙辽阳,如今的陕西已经没剩下多少精兵强将。虽然简亲王济度带着五千从福建征讨郑成功回京的满蒙八旗劲旅移驻西安,可也不过五千人而已;新任川陕总督李国英奉顺治帝之命在陕西重新招募了五万五千绿营兵,可刚成军,训练不足,卫军便打过来了。
脱里的战术很成功,他大张旗鼓由临洮往东攻入巩昌,果然骗得精军将所剩不多的精兵调入巩昌府陇西、漳县一带,靖虏卫和宁夏三卫空虚,为己方骑兵攻略靖虏、宁夏、庆阳、平凉创造了条件。这种迂回战术,将卫军骑兵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出乎清军的预料之外。
——
阿拉坦仓、萨比尔一路上打得很顺,几乎没遇到什么激烈的抵抗。
先攻入靖虏卫,守卫靖虏卫的都司李栖鹏、守备李栖鸾是武威(凉州)李氏将门的人,其父李维新做过大明朝四川总兵,如今整个凉州卫已经落入大卫国手中,可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