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臣涩相处极为融洽,没想到今日两军阵前,打入敌方的臣子却在数十万人面前骂起了昔日的主子!其言语之刻薄,真正是掏心挖肺才能想出来地.其所指的夺徐州、窃荆州之事,竟然说的如此活灵活现,简直像是亲眼见到的一般,令刘备百思不得其解.说他冒充汉室宗亲,显然是在诬陷他了,时至今日,就算他刘备真的是冒充的,他汉室宗亲的身份都已经在他的造势下在天下人变成了事实,这一句显然也没有多大的攻击力.
在一个人主来说,臣下就是略有诽毁,论来都是诛心之语,何况被臣下这么面对面当着数十万将士之面痛骂一顿,刘备涵养再好,也禁不住变了颜色.况且先前又有赵信射过来隐晦表明庞统身份已泄的这样一封书信,庞统这么一骂,本来还有怀疑地刘备,一下子就信了**成了.庞统若非是真地变节的话,岂有骂得这么流畅地,语气、神态半点也看不出作假的迹象来.
刘备又怎能知道这番话是事前早已准备好的,庞统为了将戏演个十足,自然下了一番功夫,骂来自是极为流利,酣畅淋漓,神情方面自也力求做到毫无破绽,令人忍不拍案叫绝.
先前看到那封书信字里行间隐晦表明的意思,孔明心中是xian翻了滔天巨浪。决没想到这么隐秘地安排竟然会被赵信看破.事情发展的太过突然,教孔明都没有时间去想事情怎么会为赵信看破的,赵信又是从何处看出破绽来的!事到如今,庞统这颗棋子是完全失去了作用.赵信既然发觉了此事,任凭庞统手眼通天,在赵信身边恐怕再也难有作为了.那一瞬间,孔明所考虑的是庞统是不是还依然跟他一条心。或者已经投kao了赵信.赵信和他在阵前这般相得的样子,任谁看了都会有所怀疑的.但心底似乎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孔明这不过是赵信地诡计而已.任孔明再怎么才智过人。此时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那一刻,孔明地心思转的飞快,无数念头滚滚涌现心头.若是庞统真的已经归顺赵信,那除了后悔,再也无话可说,如若不然,那么处于赵信身边的庞统的情形可是危如累卵。要想将庞统从这个危局中解救出来,简直是难如登天!令人想都不敢想.
到得庞统出场痛骂刘备,劝荆州众将士归降,一开始的时候,整个事情是赵信的诡计地想法在孔明心中慢慢的占了上风,但随着庞统口中道出的言辞越来越刻薄,孔明刚刚有点安慰的心一下子变得冰凉冰凉的.庞统这番话一出,不管日后会怎样。他是再也没有重归刘备麾下的可能了.相对于庞统,孔明更了解刘备,经过当初那赵信那封涂鸦书信离间之事后,在孔明看来,刘备也摆拖不了"外宽内忌"这四个字.其实身为人主的,哪个又没有这样的"毛病"。不过或多或少而已.在群雄并立地时代,刘备在这方面还算好的.但庞统今日这番痛骂在刘备心中留下的阴影恐怕是再也难以抹去了,这番痛骂就像一堵牢不可破的墙壁,将牢牢的竖在他君臣二人之间,再没有破壁相通的一天了.
到了这个地步,不管是不是赵信地诡计,事情都已经无可挽回了.就算刘备真的心宽似海,能容得下庞统,刘备的一干属下和亲信又岂能容得下庞统!在孔明想来,不管庞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此事都是大大的失算了.他又怎能知道庞统也是逼不得已。不得不为的!
刘备身旁的张飞却并不认得眼前的庞统.他和关羽当初虽和庞统接触过,但毕竟不是很熟络。刘备三人定下此等计策也是瞒着他兄弟二人的,如今庞统又黥了面,事隔这么久,也难怪张飞这个粗人不认得庞统.当初对于庞统的无缘无故消失,他和关羽也曾一再追问,出于保密地考虑,刘备只让他二人不要过问,并未将事情地始末道出.他兄弟二人对刘备是绝对的信任,刘备让他们不要过问,二人自也不会多事.看到庞统大骂刘备,张飞当即大怒,却为刘备牢牢止住.刘备性子一向能忍,此时大概是想把话听完吧,所以才阻止张飞地.庞统这番痛骂说长不长,骂来极为顺口,也不过一会儿的事情,等张飞实在忍无可忍,跳将出来,庞统也完事收工了.
换成另一人来骂的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