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域名.,或者在:
赵信把手一伸,取出弓来,早有左右递上备好的附带书信的无镞箭枝,开弓便射.
寨上的张飞一见赵信取弓在手,立时闪身向前,将刘备挡在身后.赵信射出的是无镞的箭枝,但寨上的人却不知道,还以为赵信又要施放冷箭呢!看那样子,还真有点像惊弓之鸟.
箭枝跌落地上,兵士拾起,见箭上绑有信函,连忙奉与刘备.
赵信见信到了刘备手上,转头笑着跟郭嘉、庞统二人谈了起来,身处两军阵前,谈笑自若,仿佛丝毫未把寨上的刘军放在眼里似的.
适才赵信突然射箭过来,张飞当下便忍不住,立要指挥兵士还击,后见箭枝高高坠下,并不取人,刘备又打眼色阻止,这才愤愤退后.
书信稍一打眼,刘备的脸色立时变得异常的难看,看着寨下的赵信等人眼里都快喷出火来了.随手将书信递与一旁的孔明,后者接过一看,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
见信转到孔明之手,赵信笑对庞统道:"补之,bsp; 对赵信突然兴起来阵前劝降的念头庞统事前感到十分的奇怪,双方交锋至今日已势成水火,劝降根本就没有意义.虽然他和郭嘉对此事都不怎么赞同,但就如赵信所说的一样,成与不成都不会有坏处,试试也无妨.赵信平常极能听得进话,但有时执着起来。还真会一往直前,很难挽回.为此,庞统和郭嘉二人一道拟了一封声情并茂的劝降书.
行前,赵信又让庞统到时于阵前劝说刘备等人并其三军将士.比起郭嘉来,庞统地中气要来的比较足,这差事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庞统身上.总不能将此事推给赵信自己吧!既然赵信提出要庞统出面,庞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出一番力了.况且此事是合情合理的。既然要劝降,光凭一封书信自然是不大管用。当然需得有人在阵前一展口舌之利了.
突然看到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此时的刘备和孔明心中可是倒翻了五味瓶,心情之复杂真是难以想象,尤其是刚刚又收到了那样一封骇人听闻地书信,一时间教他们实在不知该如何去面对越前半个马头的庞统.
只见庞统于马上一欠身,朗朗开声道:"众位将士,刘备不过涿郡一村夫而。冒充汉室宗亲,沽名钓誉,假仁假义,忘恩负义,夺陶恭祖之徐州于前,为我主齐王所破,穷途末路,投于刘景升。不想豺狼之心不改,趁人之危,暗害刘景升,窃取荆州.此等样人,实乃古往今来天下第一不仁不义之人.刘备,你这小人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尔等不明大义。不知天下大势,追随此人,落个身死族灭地下场不说,日后必将遭人唾骂.我主齐王,天纵英武,仁义之名播于天下,今亲提大兵至此,汝等安敢抗拒!尔等若是有心,速速归降,我主既往不咎。必会善待尔等.若得免除战火。此诚为苍生之福,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庞统越骂越精彩,越说越激动,不知是真的被语句中的气氛所感染呢,还是为其那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情所影响的.
这段话当然不是庞统想出来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出于郭嘉、赵信的手笔,庞统地部分是少之又少,无关紧要的.想当初三人拟定这一番话语时,庞统心中曾权衡再三,不知道该不该推掉这个差事?思之再三,以他在赵营的身份,他是完全没有理由推拖此事的.虽然要想个法子推拖此事在庞统来说简直有如反掌之易,但庞统又生怕以赵信、郭嘉二人的精明会看出什么来,又考虑到这番话真的由他来说的话,对日后之事大大有利,经过这么一番"表演"后,日后决不会有人怀疑他跟刘备这边有什么瓜葛,行起事来会方便许多.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庞统这才断然下定决心,将此事接了下来,这才有两军阵前这么一段声情并茂地"说辞".
寨上的刘备听到庞统拉开架势开骂,心中突然觉得有点好笑,但却是难以接受事实的心情占了大半.当初定计时他自然也参与了,事先孔明和庞统千算万算,可说是事无巨细都算到了,却怎么也没算到会发生今日这样的事!昔日为君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