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她瘦得连刀都抬不动?”
“就那家一个瘸子一个杀猪娘子?”
直到官府的钦差亲自来通知王家,王念娘名列其中,给她送来贺礼和录取通知书。
整个村的百姓都围着了过来。
有人送她两个热腾腾的馒头,:“我家刚刚蒸出的馒头,白面的,好孩子快尝尝!”
又有老妪塞她一张符,:“我在庙里求的,保你一路平安!”
也有当初最爱嚼舌根的邻居,低头陪笑道:“哎哟,咱们这可是飞出一个金凤凰了!”
李氏站在人群里,满眼骄傲,扯着嗓子大喊道:“我女儿,天生是个有出息的命!”
王念娘考中世外之地学员的消息传开之后,京郊一带炸了锅。
原本只是村里人奔走相告,没想到不过几日,连城中高门权贵竟也闻风而动,接连登门拜访。
李氏一开始还以为是来找麻烦的,赤着手从后院杀猪场里提着一把刀就出来了,谁知门口等着的却是穿锦衣的内官,身后还跟着两名仆从抬着两匣礼盒。那内官笑容满面,话语恭敬:“家主听王家千金中了学,十分钦佩。区区薄礼,还请收下。”
李氏一愣,怀疑他们走出地方了,可想起自家女儿刚刚考上的名字,试探道:“这是送我女儿的?”
“正是。”那人颔首,“我们家姑娘也参加了评选,只是未能如愿。她若能与贵府姐结交一场,不定会有些进益,便托我来打听。”
李氏这才明白,原来不是登门道贺,而是来“搭线”的。她忍不住咧嘴一笑,把手中刀往肩上一扛:“嗐,我这女儿也没什么本事,只是爱读点破书。真要交朋友嘛,等她回来后你家姑娘来找她玩就是。”
话虽得粗,却没一点敷衍的意思,甚至显得格外爽利。
那内官心中有数,当即再送了一封帖子,日后若能让两位姑娘交友,不胜感激。
到了傍晚,第二批人又到了。
这一回,是城里有名的书香门第林家。林家当家人一向自负学问渊博,此番竟也亲自登门,只为一事——打听王念娘的师承。
李氏一头雾水:“学问?她爹教的啊,哪儿来的师傅?”
那林家家主闻言大喜:“原来王童生便是姑娘之师!”当即就请王文斋出山做学馆先生,自家几个孩子顽劣得紧,听他能教出念娘那样的聪慧女儿,不如也来试试。
林家人这话的时候,王文斋自己都觉得羞愧。
人家家中是当官的进士,请他去当先生?他就是一个童生啊?
王文斋早年坎坷已使他心灰意冷。可林家诚意十足,姿态都放得很低,他又不免怀疑,难不成自己真的有这么个本事?
那就试一试吧。
答应了王家以后,一会儿另一户人家又跟着上门抢人了。
短短两日,王家的木门槛真的是被踏破了。
街坊四邻再不敢言“杀猪匠”一句,反而人人称李氏为“王夫人”,称王文斋为“王先生”,连王念娘也变作了“王姐”。
权贵们送礼物讲究风雅,有些东西看上去普普通通,实际上价值千金。
但是王家不懂啊!
家里的礼物堆得放不下,李氏不懂其价值。好在有户人家送了些好粮食过来,她能拿去换些银子。
拿到银子以后,李氏一口气买了好些布匹,准备给家里的孩子做新衣服鞋子,她吩咐家中的孩子:“以后你们都得穿整齐点儿,不许再打赤脚出去!”
最大的赏赐,是宫里给的。
宫里人派了个太监过来,直接给王家在城中赏赐了一间宅院,和五百两银子,让王家人直接搬进去。
王家几乎是要被这样的赏赐给吓到,怎么这么多?
王念娘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事情了。
因为马上,她就要收拾东西去异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