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四个小字:"黄号遗风"。
没过几天,德江的黄旗就传到了印江天池坪。李天保看着旗上的"黄号遗风"四个字,又听说了黄号军的故事,当即召集神兵,在天池坪的祭坛前举行了"续香火"仪式。
仪式上,李天保将黄号符咒与神兵神符合在一起焚烧,灰烬拌在神水里让弟兄们喝下。他举着新制的黄旗宣誓:"从今天起,咱们就是黄号军的传人!刀山火海,绝不退缩!"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黔东五县,务川的赵国清、沿河的张羽让、思南的宁国学,都纷纷效仿德江和印江,竖起了带"黄号遗风"的黄旗。各坛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天你送粮,明天我派援兵,原本分散的神坛,渐渐连成了一片黄旗的海洋。
腊月初八,务川金竹乡的香树坝格外热闹。这里是张羽勋最初设坛的地方,如今成了五县神兵的联络中心。张羽耀、李天保、赵国清、宁国学、张羽让五位佛主齐聚于此,要举行"联坛大典",正式结成同盟。
香树坝的山洞被打扫一新,洞壁上挂着五面黄旗,分别代表德江、印江、务川、思南、沿河。中央摆着那块黄号军的残碑,碑前燃着十二炷香,烟雾缭绕中,仿佛有先祖的英灵在注视。
"时辰到!"随着司仪一声高喊,五位佛主并排走到碑前,每人手持一把鸡血浸泡过的匕首,划破手指,将血滴进同一个酒碗里。
"我张羽耀,以血为誓!"
"我李天保,以血为誓!"
"五县神兵,同气连枝!"
"生死与共,永不相负!"
五人齐声念完誓词,将碗中的血酒一饮而尽。洞外顿时响起震天的鞭炮声和欢呼声,五百多名神兵举着黄旗呐喊,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联坛大典后,五位佛主围坐在篝火旁商议大事。赵国清首先开口:"现在五县联坛,得有个规矩。我提议,张佛主是德江首坛,又找到了黄号碑,就由他当总佛主,咱们都听他号令!"
"我同意!"李天保立刻附和,"张佛主仁义,又有谋略,当总佛主最合适!"
张羽耀连忙摆手:"不可不可,咱们兄弟平等,哪能分高低?不如设个'坛主会',五人轮流主事,大事一起商量。"
最终众人商定,成立"黔东神兵总坛",张羽耀为首席坛主,其余四人分掌五县军务。还定下三条盟约:一要互通情报,二要互相支援,三要统一旗号——以后所有神兵都头裹黄巾,举黄旗,号称"黄号神兵"。
散会时,宁国学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里面是几页泛黄的纸:"这是我从六井溪的老祠堂里找到的,据说是黄号军的《行军要诀》,上面有他们的阵法,咱们可以学学。"
众人凑过去看,只见纸上画着奇怪的阵形图,还有"天罗阵地网阵"的字样。李天保指着一幅图说道:"这个'麻雀阵'好!咱们人多,分散开来像麻雀一样,敌人打不着咱们,咱们能袭扰他们。"
张羽耀将《行军要诀》小心收好:"回去后各坛都要学,把黄号军的本事学到手。另外,王瞎子说黄号军有'老教场',咱们也得找个地方练兵,就叫'新教场'!"
接下来的一个月,五县神兵掀起了练兵热潮。德江的枫香坝、印江的天池坪、务川的香树坝,都成了热火朝天的练兵场。神兵们不仅练刀枪,还按照《行军要诀》练阵法,张羽耀更是让王瞎子把黄号军的故事编成歌谣,让弟兄们边练边唱:
"黄号旗,迎风飘,穷人心头火在烧;
神符贴,咒语念,刀枪不入把仇报;
联五县,结同盟,官府见了吓破胆;
灭苛捐,除杂税,黔东百姓得逍遥......"
歌声传到思南府,知府吓得连忙向省里求援。王家烈派来的专员在德江边境看到漫山遍野的黄旗,回去后禀报:"黔东神兵已练成气候,头裹黄巾,阵法诡异,恐为心腹大患!"
这天,张羽耀正在枫香坝教